第三节 大统一社会的预演


  人类世界纷繁复杂,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从当前看,人们所意识到的最严重的问题首推是战争,除此之外还有犯罪、环境、资源、贫困等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依靠一国的力量不可能解决,因此,人们一直都有强烈的协调与统一世界行动的诉求,许多的国际组织正是在这样的诉求中应运而生的。例如联合国,就是这类国际组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它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普遍性国际组织,一直在致力于协调各国立场,统一全球行动,并为此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同时,全球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商业贸易早已突破了国界,任何一国的市场都不是独立封闭的,它们早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而融入世界,且为了统一世界市场,协调世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又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且许多区域性的贸易组织也应运而生。世界的一体化在某些方面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冲破国家的桎梏,正逐渐在形成之中。

  不论是国际组织所进行的一系列统一全球行动的工作,还是世界经济事实上正在走向全球化,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大统一社会的特征。虽然国际组织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对大统一社会的刻意追求,世界的全球化趋势也不是因追求人类的大统一所致,但是,客观上这样的举动和这样的结果,对大统一社会的运作方式却有一定的尝试性质,对大统一社会治理的技术条件也有一定的检测性质,因此,我们不妨对这样带有一定大统一社会特点的情形看成是对大统一社会的预演。

  之所以称为“预演”,是说明这些情形明显地带有大统一社会的某些特点,对它们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的特征与客观发展趋势,以及今天所拥有的技术条件对全球性治理的影响状况,从而对实现大统一的可能性有更客观的认识。

  一、国际组织与大统一社会

  二战后,国际组织像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曾经最有影响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这两个组织实际上也是两大对抗的军事集团。很有影响的区域综合性国际组织还有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独立国家联合体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区域性的专业组织也较具影响,如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

  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影响最大的首推联合国以及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贸易组织。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全球性的专业组织也较具影响,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

  同时,许多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在力图发挥自己的作用,如国际学生联合会、世界青年联合会、绿色和平组织等。

  各式各样的国际组织数不胜数,很难进行具体统计,这些国际组织都是依据各种团体和各国政府的不同需求而成立的。从政府间国际组织看,分析这些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可以发现,大部分区域性国际组织是为了提高成员国的集体竞争力所成立的,有的是为了提高军事竞争力,有的是为了提高政治竞争力,还有的则是为了提高经济和资源竞争力,而所谓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对抗的能力。因此,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宗旨一般而言与大统一社会通过统一全球行动,以维护全人类根本利益的目标并不吻合,甚至是相悖的。

  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宗旨与目标则刚好相反,这些国际组织一般是应全世界各国的普遍诉求而成立的,这样的诉求往往围绕着人类普遍的利益。特别是像联合国这样的组织,则是深感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巨大毁灭所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而成立的。因此,这些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其成立的宗旨和目标,以及成立后的工作方向,与大统一社会的全人类利益目标往往比较一致,它们的工作不论其效果如何,事实上与大统一社会将来的工作方向都有一定的一致性。而且,国际组织开展工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大统一社会的世界政权将来采取的技术手段也有很大的一致性。因而,观察今天国际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看到未来大统一社会的一些概貌。

  以环境问题为例,保护环境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工业革命以来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森林草地的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环境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诸如此类问题即使在大统一社会同样是全球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也同样是世界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那么,作为同样致力于协调世界行动的联合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对此进行重视,而后多次为此召开会议,并前后通过了一系列环保决议和公约。联合国的这一系列行动,使得“拯救我们的地球”这一环境保护目标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

  人口问题是人类面对的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由于医疗与医药技术的发展,而生育观与节育措施又非常落后,导致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而且这种增长趋势呈加速状发展,被称之为“人口爆炸”。人口问题同样也将会是大统一社会的重要社会问题,而且大统一社会的人口问题要比国家社会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大统一社会必须严格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不能够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更多的食物与资源,如果不控制人口数量,全人类就有挨饿的危险。那么,联合国早在1947年就成立了人口委员会,而后在各种会议上都提醒全世界重视人口问题,还多次就人口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并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和行动纲领。

  关于反对贫困问题、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保障人权问题、禁止毒品问题等等,联合国始终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多次召开全球性会议,一直在不懈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工作。着眼于未来,这些都不是某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能够了结的工作,大统一社会依然还会坚持就这样一系列关系着全人类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努力。

  联合国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具广泛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能够代表全人类利益以及最有能力维护全人类根本利益的国际组织,回顾联合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历史,它确实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为人类的整体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分析联合国的工作方法和特点,我们发现,联合国要形成一项对人类有益的决定,总是事先和各国之间进行多方协调,反复辩论,特别是必须征得大国的普遍认可,然后再召开相应的表决会议。表决会议只是起一个例行通过的程序作用,召开会议的过程是非常简单的,在技术条件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只要各国认可,全世界100多个会员国可以马上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点召集会议。

  典型的例子是200096-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当时出席会议的有15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首脑车队的汽车就达1000多辆,纽约警方则出动了8000警力。

    2005914-16日,为了庆祝联合国成立60周年,1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再次聚集联合国纽约总部。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首脑会议,仅采访会议的记者就达3000多人。如此规模的会议完全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

  这次会议从议程的完成情况到安全保障情况都非常顺利,但是,会议之前为会议准备的相关文件的通过却是极其困难的。会议最重要的文件是《成果文件草案》,为了完成这一文件,联合国专门成立了由美、中、俄等32个国家组成的核心小组,但是,核心小组经数月的工作也难以达成一致,直到大会的前一天才勉强通过《成果文件草案》,而且最终通过的这一文件已由原来的数百页内容缩减至35页,且其中涉及的诸如裁军、发展、定义恐怖主义、无核化等重要议题都因分歧太大被排除在外了。

  之所以能够召开诸如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与庆祝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首脑会议,并取得会议议程的成功,首要条件取决于当今十分便利的交通与通信条件,这样的会议在100年前的技术条件下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这同样还取决于联合国在事先大量的协调与联络工作。

  由于交通与通信的便利,事实上,联合国在许多涉及全球性行动的决定的执行上效率也是很高的,不论是维和还是灾害救援,一旦各国形成共识,就可以马上到位,维和部队可以迅速组织奔赴目标地区,救灾物资也可以很快组织运抵目标地点,真正麻烦且主要消耗时间的是在决定之前的协调和讨价还价过程。

  分析联合国这样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与大统一社会的世界政权,将二者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它们决策的形成与执行有以下异同点:

    1、在决策之前,联合国必须用很大的精力协调各国的立场,这样的协调过程往往很长,因而,一个决策的形成难度很大,特别是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关键的一二个大国不同意这样的决定就不可能形成,即使形成了也不可能得到实施。

  大统一社会的世界政权同样也需要协调各地区的立场,因为每个地区也有各自不同的情况,也有不同的局部利益,但是,作为一个全球的统一政权,具有大统一社会相关法律赋予的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其决策的产生,只要认为有必要便可拍板定案,一般而言不可能久拖不决,因此,对各地区的意见的汇总是一个很快的过程。

  联合国召集相关会议和进行表决的过程,有一点与大统一社会是类似的,即:一旦形成共识后召集全球性会议以及表决形成决定,其过程是非常快捷的,因为,今天我们已经拥有足够快捷便利的交通与通信条件,以及政治治理的其他的硬性技术条件。

    2、联合国的决策过程渗透着各种强权因素,许多问题一个国家不表态就办不成,目前联合国有192个会员国,我相信,在大部分重大问题的决定上,美国一票便可影响许多票,因而美国就可以经常使得联合国的决定无法形成。

  在大统一社会各地区是一种真正平等的关系,如果说有什么权力的不同与表决权分量的区别,可能会因各地区人口数量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区别,也有可能因各地经济、文化等状况的差异,表决票的分量会略有不同,但这样的差异性是非常有限的,更不可能出现某一个地区可以左右世界政权的情况。

    3、各国在联合国的分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实力的强大,一个军事大国往往可以很大程度上左右联合国的决策,这实际上是强权政治的表现。但是,大统一社会各地区是不可能拥有自己独立的军队的,这是因为允许各地区拥有独立的军队无疑就是放任分裂。大统一社会的军队直接掌握在世界政权手中,因此,各地区利用军事手段左右世界政权决策的现象将不可能发生。

    4、在联合国的所有工作中,关于战争的问题和裁减军备的问题始终是处理得最多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同时又是分歧最多、最难处理、永远不可能处理理想的问题,联合国在此方面每形成一个决定都要费无数的周折,最后往往还不了了之。但是,大统一社会将没有各地区的军事与军备问题,世界政权领导下的少量军队是按大统一社会法律的规定所确定的,针对犯罪与分裂势力的少量小规模的战争,只是世界政权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很次要、并不需费多少工夫处理的问题。

    5、联合国的决策往往以宣言、声明、公约、条约、协议、协定的形式出现,这事实上也说明了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所形成的决定只能是依靠各国自愿去执行。而大统一社会世界政权的决定无疑会以命令、决定、要求、指示的形式出现,因为作为世界政权就意味着权力,因此,其决定的执行力度必然会大得多。

    6、由于国家的主权独立性,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其决策各国可执行可不执行,一般而言联合国没有什么办法对其进行强制性约束,除非采取战争或者全球性制裁。但要动用这样的手段必须有各大国的统一意见,然而,这样的意见是很难统一的,尤其是许多违背联合国决策的行为正是大国所为,对于这些违反联合国决策的国家,如果动用战争手段无疑就是世界大战。

  而大统一社会世界政权的决策是以政权的权力手段作为背景的,各地必须得执行,如果某一地区有违背规定的情况,其后果就是要追究地区领导者的行政责任,直至撤换其职务,或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因此,各地领导一般不会冒这样的风险,即使有个别地区会有执政不力的情况,也有较容易的处置措施,并不会出现大的破坏性后果。

  二、全球化与大统一社会

  今天我们所处社会的一个重要时代特征便是全球化,这已经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便捷的交通、低廉及时的通信、丰富直观的传媒缩短了人们的距离,全人类仿佛生活在同一个小小的村庄。

  广义地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应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不论你是否知道全球化这样的名词,不论你是否切身体会到全球化的成果,事实上你周围的一切都有全球化的影子。

  以北京而言,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古国首都,没有到过的外国人一定不会想到她的外在与内涵早已脱离了“古国”的影子。当然,故宫依然还是红墙黄瓦,天坛、北海、颐和园的外表依然是明清王朝时的建筑,但那只是特意作为古迹保护起来的庞大北京城的几个小的局部,而除此之外的北京城则满大街到处都是西式招牌,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几乎每个人都了解;马路上跑着的汽车有德国的奔驰、宝马,日本的丰田、本田,美国的林肯、别克,还有韩国的现代和启亚等等;人们喝着可口可乐和上岛咖啡;穿着法国和意大利品牌的服装;手中拿着诺基亚、爱立信或者摩托罗拉手机;看着长虹和海尔电视中的美国大片和韩国偶像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正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这种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全球化趋势绝不是只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它已经渗透到各个中小城市,以及非常偏僻的农村和牧区。

  收音机与电视机的普及,交通与通信手段的及时和便捷,使得一般普通百姓都能够感受到世界巨变与融合的脚步,同时每个人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被这种全球性的文化所融合,越是发达的国家这样的趋势越明显。

  深入分析全球化的各个方面,首先我们不妨看看军事的全球化。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就是两个最大的世界性军事联盟,也可以称之为军事全球化的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全球化只是局限于区域或者集团范围内的,其实只是一种军事对抗集团,与其说是全球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还不如说是国际化的军事分裂与对抗更为确切。

  类似欧洲联盟、阿拉伯联盟、东南亚联盟和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的政治方面的综合性国际组织所表现出的全球化特征,同样与上述性质一样,也只是局限于区域或者集团范围内的,是以联合的力量行政治对抗之实,因而本质上是国际化的政治分裂与对抗。

  人们更多地对全球化的认识是经济与技术的全球化,这是狭义的全球化,也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化。

  经济的全球化首先表现在市场的全球化。我们走进商场购买商品,一眼望去会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世界范围的产品海洋中,只要不是专柜,不论在哪个柜台前审视都可以看到,几乎没有一种产品只是出于同一个国家。世界各地的产品总是汇集在同一个柜台中。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第一轮谈判在日内瓦举行时只有23个成员,以后的成员不断增加。而且统一世界贸易的努力,使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个协调世界贸易的临时机构于1995年最后改组成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常设机构,正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的不可阻挡,才催生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截至目前,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已达150个。

  经济的全球化还表现在产品生产的全球化,法国的皮尔•卡丹服装很大一部分生产是委托中国的宁波;联想电脑70%的零部件来自台湾;空中客车与波音飞机的各种零部件更是来源世界各地,中国航空制造企业拥有空中客车A350生产额的5%,波音飞机则是由包括美国在内的23个国家的340家企业协作生产的。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企业投资来源的全球化,今天的空中客车公司、宝马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西门子公司、爱立信公司等等,都不是哪个国家独有的公司,它们的投资来源早已是国际化,股份占有者分布世界各地。因此,对于这样的跨国公司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国家的概念进行界定,如果一定要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只能说这些企业的总部设在何处,它们的纳税地在何处,或者它们的生产基地在何处。

  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也反映在企业投资目标的全球化,一个跨国公司它的投资目标是面对世界的,它要把自己的生产工厂设在离市场比较近、生产成本比较低、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区。

  技术的全球化是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展开的,一项新的技术的出现很快就会传遍全球,一种新的产品和一款新的产品样式的出现同样也会很快在世界各地出现。仅从全球化的技术贸易来看,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全球技术贸易额年均仅25亿美元,80年代中期达到500亿美元,90年代中期则超过了2000亿美元,平均5年翻一番,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

  技术的全球化还包括高等教育的全球化,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科学与技术人才的中心,是促进企业与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过去30年以来,全球到国外求学的学生每年平均以3.9%的比例在增长,今天,在英国授予的博士学位中有38%被外国学生获得,美国这一比例为30%。英国的本科生有10%为留学生,美国这一比例为8%。不仅如此,大学教师也在趋于全球化,在美国高校中,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新聘的教授有20%出生于国外,而中国的主要高校中,新聘的教师大多数都拥有国外的硕士学位。

  认真分析便不难得出,全球化正是人类沟通与交流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所催生出来的,正因为有了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交通、通信和传媒手段,使得全球化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这样的手段的存在,才导致人们自觉与不自觉地产生了走向全球的冲动。

  经济的全球化在发展中又需要新的全球化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例如经济的全球化也表现在金融的全球化,美元几乎成了世界通用货币,欧元则在试图挑战美元的地位。银行业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远隔万里的交易,在两个或者几个不同国家的银行可以及时地实行不同币种的结算。这就使得全球化的经济活动更加便捷,全球化的交易手段更加完善,这样便捷和完善的手段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水平向更深入更彻底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金融的全球化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张信用卡可以伴我们走遍天下,而不担心衣食住行没有着落。因此,热衷于出国旅游的人更多,他们不仅给目的地带去了旅游收入,也带去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精神面貌,使得世界文化也更多地趋于全球化。

  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同样是现代技术手段发展的结果,但是,文化全球化的程度却远远不能与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程度相比,究其原因,这是因各国都致力于维护自己的固有文化不受外界的干扰所致。就像一个极端的伊斯兰国家不可能允许有穿三点式服装的女子进行选美比赛一样,同样,也不可能想像美国、法国这样的西方国家会要求女子上街必须带面纱。

  其实,现代技术手段完全可以推动广泛的、多层面、多领域的全球化,相反的是,在这种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却常常是阻碍全球化进程的障碍。

  经济的全球化过程对国家利益而言往往是有益的,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总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一些落后的国家即使在全球化进程中比较被动,但关闭国门比打开国门更糟糕时,也只好不自觉地去融入世界经济。由于上述原因,经济的全球化过程由于没有国家的阻碍,因而就能很容易地实现。

  文化的全球化则不同,思想开放的国家其政府对现代传媒手段限制较少,文化的全球化自然就较容易实现,而有些国家由于人为地限制现代传媒和通信手段的使用,文化的全球化便很难实现。我曾经去过朝鲜,在平壤的酒店中,电视只能收到二个政府频道,千篇一律全部是政府的严肃政治节目,这样的环境下当然不可能实现文化的全球化。

  至于跨区域、跨集团的真正意义的政治和军事的全球化就更加不可能在国家社会实现了。政治与军事是国家主权的本质内容,也是国家主权的最后设防线,实际上,如果实现了政治与军事的全球化,也就大致上满足了大统一社会的基本特征,那样的社会形态也就不能称其为国家社会了。

  分析当今世界全球化的事实,以及通过对全球化产生根源的研究,有一点十分令人振奋的是,今天的全球化其进程不是由某个政府采用人为的力量强行推动的,而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们的自发行动,这种自发行动反映的是人们对全球一体化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强烈诉求,代表着一种人类渴求的方向。而国家政府在这样的全球化进程中反而起了一种压制的作用,如果没有这种压制,全球化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得多,全球化的程度也会更加深入得多。

  可以断言,只要稍加推动,全球化的程度必然会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当这种全球化延伸到政治、军事、文化与社会等每一个方面的时候,也就宣告了大统一社会的真正到来,因为归根结底,大统一社会本身就是一种广泛、深入和全面的全球化。

  综上所述,不论国际组织的统一全球的行动,还是全球化趋势的自发产生,一个类似于大统一社会的运作方式正悄然之中在世界形成,这一切并不为大统一社会而来,但又带有大统一社会的影子,客观上形成了对大统一社会的预演。从这种预演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国际组织一系列统一世界行动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运作方式,从技术上是对现代交流与沟通条件应用于世界范围内的统一治理的一种测试和检验,并证明了大统一社会的全球性治理的硬性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2、统一世界的行动是人们的普遍诉求,这种诉求首先表现在一批有良知的政治家为了世界免受战火的摧残,为了人类许多共同的利益,而主动发起成立协调世界事务的国际组织。虽然这样的国际组织并不能左右国家社会,其作用十分有限,但它们总在为统一世界的行动进行努力,总在为人类的共同利益呼吁奔波,它们今天致力于推动的许多工作照样是大统一社会也要继续去完成的工作,而且,这些国际组织的工作,同时也为人类走向大统一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3、全球化趋势是世界自发的行动,是现代交流与沟通条件达到相当水平后的一种难以阻挡的趋势,从这种趋势我们同样看到了人们对走向大统一的普遍诉求,这是一种人心所向,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那么,就上述各点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实现人类大统一的可能性已经是非常的明朗。有技术条件的全面成熟,有过去预演的经验铺垫,有人心的普遍向往,更加上还有拯救人类于灭绝的无比正义性,再大的阻力又有什么不能冲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