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困惑


  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有些科学技术成果甚至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幸福,而且这种对人类价值的威胁是直接的,以至人们不能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困惑,并进而产生反思。但今天人们的困惑普遍是针对一些具体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对科学技术的反思也只是针对具体的科技成果而展开的。

  一、核武器

  (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

  核武器是以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关系式E=mc2为理论依据的,公式中,E、m与c分别代表能量、质量与光速。它告诉我们,物质中含有极大的能量,按此公式计算,仅1克物质就等同于2万吨烈性炸药TNT爆炸所释放的能量。

  为了防止希特勒德国研制出原子弹威胁世界,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39年10月接受了以爱因斯坦为首的一批科学家的建议,同意对原子弹投入研究,并于1941年12月6日,正式批准了关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计划。这项计划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为了实施这一计划,美国先后投入资金达22亿美元,投入人员达50万,最后在1945年夏天,首批制造出了三颗原子弹,分别称为“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此时,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

  用于试爆的原子弹是“大男孩”,在原子弹试爆成功时,欧洲战场战争已经结束,只有亚洲战场的日本军队还在负隅顽抗。关于另外两颗是否扔在日本,当时在美国政界和科学界是有一定争议的,但为了缩短战争进程,减少盟国的伤亡,同时考虑美国在战后盟国之间的谈判中的地位问题,杜鲁门最后还是决定,尽快将另外两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本土。

  在此之前,盟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对日本下了最后通牒,但此时的日本还蒙在鼓里,并不知道美国已经研制出了一种具有空前毁灭力的武器,因此,错过了免遭巨大伤亡的机会。

  美国将第一个目标选择在日本的第八大城市广岛。B-29轰炸机于8月6日上午8点多,将“小男孩”投在了广岛上空,当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的那一刻,已经宣告这座城市被毁灭了。作为一座港口城市,广岛共有40万人,其中12万已经因战争疏散到农村,因此,当时在广岛的有28万人。原子弹的爆炸当即造成7.1万人死亡,6.8万人受伤,以后因辐射和其他后遗症死亡人数总共达到12万。

  第二个目标是长崎。广岛被毁灭后,日本最高决策层对美国使用的武器感到十分惊恐,日本天皇和最高作战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决定日本未来的战争态度,研究的结果是立即投降。但是,还没有来得及通知盟国,三天后的8月9日,长崎便成了核魔爪下的第二个牺牲品。这座约20万人的城市当即死亡3.5万人,受伤人员达到6万,以后由于辐射和其他后遗症导致死亡人数总计达到7.4万,受伤达到7.5万,长崎整座城市被毁灭。所幸的是,这座城市人口密度较低,且处于丘陵地带,不然损失会更加惨重。

  (二)核武器的杀伤原理

  核武器对人的伤害主要有光辐射、冲击波、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除电磁脉冲外,其他四种伤害都能致人死命。

  核子武器爆炸的瞬间,中心附近温度高达数千万度,耀眼的光芒超过上千个太阳,灼热的温度可以将中心附近的钢铁都变为气体,数千度高温的巨大爆炸风暴,席卷之处一切生命都会被焚毁,巨大的冲击波瞬间可以摧毁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建筑和生命。

  核辐射则是一种看不见的杀手,它是核爆炸释放出的各种有害射线,这些射线严重的可以当即致人死命,轻的则会使人头痛、头晕、恶心、脱发、轻度出血、肠胃功能紊乱,而且核辐射对人身体有潜伏的危害,会导致癌症、白血病等。

  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灰尘沉降到地面或飘浮在空气中所造成的,这些灰尘中含有各种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与早期核辐射类似,只是作用时间更长,可以长达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十天。

  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由于人们对核武器缺乏了解,许多人都是在找人和救治别人时遭受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导致伤亡的。

  (三)核武器的发展

  最早爆炸的这三颗原子弹现在看来只是“小不点儿”核武器,在今天的核武库中它们是非常“原始”的。

  原子弹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的,它的主要缺点是有临界质量要求,且作为燃料的铀和钚效率较低。科学家通过观测宇宙恒星的燃烧产生灵感,了解到氢元素可以通过核聚变产生巨大的能量,以后通过理论计算证实了这种判断。氢聚变的优点是燃烧效率高,同等重量的氢聚变比同等重量的铀裂变释放出的能量高4倍,而且核聚变不受临界质量的影响,理论上可以将氢弹的爆炸力做得无穷大。

  但是,氢的核聚变需要1000万度以上的高温进行点火,这样的高温依靠传统的化学燃烧是不可能达到的,而原子弹爆炸时核心温度高达数千万度,正好可以起到氢聚变的点火作用。根据这一原理,美国继原子弹之后又开始了氢弹的研究。

  1952年11月1日,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试爆成功,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万吨TNT当量,是第一颗原子弹威力的500倍,以至作为爆炸实验场地的埃卢杰拉卜珊瑚岛被整体炸飞,埃卢杰拉卜岛这个地名也因此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因为这里现在只剩下了一片海水。

  人们记忆最深的是美国在马绍尔群岛中的比基尼岛上进行的那次氢弹试验。1954年3月1日,一颗当量相当于1500吨TNT的氢弹在比基尼岛上爆炸,当时正赶上刮风,爆炸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灰尘随风飘在天空,产生了一条宽100公里,长560公里的污染带,导致马绍尔群岛的居民受到严重的放射性尘埃伤害,甚至在数百公里之外捕鱼的日本渔民,也因落下的尘埃造成身体皮肤灼伤,并遭到放射线伤害。

  美国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各个大国,这些国家为了争取自己的国际地位,也争先恐后地开始了核子武器的研究。继美国之后,苏联于1949年8月29日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10月3日英国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法国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则分别是在1962年2月13日和1964年10月16日试爆成功的。

  在美国的氢弹试爆成功后,苏联、英国、中国和法国也紧接着分别于1953年8月12日、1957年5月15日、1967年6月17日和1968年8月24日试爆了第一颗氢弹。

  随着氢弹的试验成功,各国又成功地研究出了专门对付如坦克类目标的中子弹,对付通信设施的电磁脉冲弹,以及对付坚固目标的强冲击波弹等被称之为第三代的核武器。

  今天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除了这五个大国之外,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也都试爆了核武器,而且以色列也默认了自己拥有核武器。其实,有能力成为有核国家的还有很多,据有关机构估计,全球有近70个国家具备研制核武器的技术能力与经济能力。

  核武器发展最快的是冷战时期,以美国与苏联为代表的东西两个阵营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疯狂的核军备竞赛。在苏联解体之前,美国的核试验超过了1000次,苏联则达700多次,除美、苏之外,法国也进行了200多次核试验,英国和中国则各有40多次。

  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核实验是1961年10月30日苏联爆炸的一颗氢弹,其威力达到5600万吨TNT当量,有人估算,这一当量相当于自中国人发明火药以来,1300多年中,人类历史上所使用炸药总量的三倍。

  到1986年,美、苏、英、法、中五个大国拥有的核弹头达到了近7万件,总当量相当于150亿吨TNT,按当时全球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可分摊到3吨。

  (四)关于核威胁

  如果核战争爆发世界将会是怎样的结局呢?科学家与各界学者对此进行过各种研究与讨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并可以描述如下:

  由于爆炸的威力只可能是集中释放,核爆炸当量不可能均摊在每个人身上,因此,核战争不会灭绝人类,有一部分人会幸存下来。

  在核武器大量爆炸之初,会造成数十亿人的死伤,核爆炸产生的大量浓烟、灰尘、碎屑将直冲云霄、遮天蔽日,从而挡住太阳的光辉,在持续数周,甚至几个月之内,阳光照射将大大减少,全球温度急剧下降,导致普遍温度低于摄氏零下一二十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核冬天”。

  “核冬天”将使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粮食作物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粮食的短缺和极度的寒冷导致许多人冻死、饿死。

  由于能源、电力、供水、医疗、交通、通信等必备的生活系统遭到破坏,使幸存者处于惊恐和慌乱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变得越来越麻木、绝望。

  由于核辐射以及放射性尘埃对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使大批人员的放射性伤害后遗症不断显现出来,医院人满为患,无法救治,大部分患者不得不在痛苦中挣扎着死去。核爆炸使大部分臭氧遭受破坏,随着黑暗的结束,人们将面对紫外线的强烈辐射,于是,许多新的病症将会使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

  人类文明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人类社会的恢复极其艰难,饥饿、寒冷、疾病和恐惧,使人们丧失基本的尊严,文学、艺术、音乐变得毫无意义,人类将进入觅食、求生的蛮荒时代,经过许多年后,人类的社会秩序才开始慢慢重新形成。还有人断言,核大战将使人类文明彻底毁灭,不再复苏。

  核战争的灾难是毋庸置疑的,政治家们同样意识到了核武器对于人类的威胁,且在核战争中不会有胜利者。于是,在联合国的主持下,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东西阵营进行了长期的核裁军谈判。遗憾的是,在冷战的对峙状态下的谈判几乎起不到遏制核武器发展的作用,有核国家越来越多,核武库的规模越来越大是最终的实际结果。核裁军真正的转机是在苏联解体之后,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形势大有缓解,核武器的销毁工作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推进。

  但是,目前全世界的核弹头数量仍然还是论万件计,如果爆发核战争,“核冬天”的局面仍然会出现,因此,人们一直担心“核老虎”总会有出笼的那么一天。

  还有使人担忧的是核武器的管理问题,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内,前苏联各国对于核武器的管理出现失控,核燃料的买卖与走私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另有许多没有经过证实的报道,这就是有些核弹头已经流入到恐怖组织手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世界随时都会面临核爆炸的威胁。通过有关核武器与核燃料的走私方面的报道,还可以了解到,不止前苏联各国有这样的问题,美国以及其他一些有关国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非常遗憾地看到,在世界整体趋于和平与安定的情况下核武库的规模在缩小,然而,与此不相协调的是一些国家却在私下致力于发展核武器。印度与巴基斯坦长期存在领土纠纷,为了制约对方,显示自己的军事实力,1998年5月两国同时试爆多枚核弹,成为事实上的有核国家。朝鲜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也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并于2006年10月试爆成功。以色列处于阿拉伯世界的包围之中,历史上多灾多难的犹太人长期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以色列现已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事务中不能完全主持公道,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核扩散。像朝鲜、伊朗这样一些与之对立的国家急于获得核武器,很大的原因在于美国今天可以随意发动一场对外的战争,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对其进行制约。因此,为了自保,铤而走险也要研制核武器。

  而在限制核武器上美国一直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对朝鲜、伊朗等国的核发展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另一方面,则默许了以色列拥有核武器。

  二、生化武器

  生化武器是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统称。许多专家都认为,生化武器对人类的杀伤力实际上可以超过核武器,只不过核武器是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摧毁一切生命和建筑,而生化武器则是在悄然之中杀死生命但不会损坏建筑。由于生化武器比核武器造价低,而且易于携带,因此被称为“穷国的原子弹”,也是一些恐怖组织惯于采用的袭击手段。

  (一)化学武器

  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化学武器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军队。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伊普尔阵地与德国军队对阵的是作为协约国军队的阿尔及利亚狙击兵和非洲骑兵,下午时分出现了有利于德军的风向,德军突然停止了炮击,使战场一下变得非常寂静。突然,从德军阵地飘过来一片雾一样的东西,当时协约国士兵并没有很在意,但是当这种“雾”飘到自己阵地后,士兵们很快感到喉咙烧灼一样疼痛,眼睛无法睁开,许多人当即倒下,窒息而死,未倒下的慌忙后撤,四处逃窜,溃不成军。德军乘胜追击了几公里,而协约国军队窒息死亡人数5000多人,中毒士兵达15000人,德军因此大获全胜。这次德国军队采用的化学武器是氯气。

  协约国针对同盟国的化学毒气,采取了以牙还牙的报复。9月26日,在比利时的卢斯地区的阵地上,英国人同样采用了氯气进行攻击。也是在清晨,英军把握住有利的风向,打开了5500个装有150吨氯气的钢瓶,氯气随风飘向德军阵地,德军阵地尸横遍野,英军轻易突破德军防线,重演了4月22日的一幕,只是胜负双方作了一次颠倒。

  此后,双方多次采用毒气战,而且所用毒剂已经不限于氯气,还有致死性更强的光气、双光气、芥子气等。在一战中总共使用化学武器12.5万吨,导致约10万人死亡,130多万人严重致残,并连带杀死杀伤动物无数。

  化学武器的毒剂有许多种,性能也各有不同,但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神经性毒剂。这类毒剂可以通过人体各个部分渗入进人体,并迅速与人体胆碱酶结合使之丧失活力。它能抑制神经冲动,从而导致肌肉痉挛,进而使呼吸系统肌肉瘫痪,导致人与动物死亡。被称为现代毒剂之王的有机磷毒剂就属于这类化学毒剂。

  第二类为糜烂性毒剂。这类毒剂能严重破坏人体肌肉组织细胞,人体任何与之接触部位都出现水泡和糜烂,遭遇这类毒剂攻击者,常会出现浑身糜烂,并有大面积的水泡,而且眼睛畏光,呼吸道黏膜坏死,令人苦不堪言,直至死亡。曾作为毒气之王的芥子气(双氯乙基硫)就属于此类毒剂。

  第三类为窒息性和溶血性毒剂。这类毒剂的性能主要是破坏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阻止细胞吸收血液中的氧气,伤害人的肺部,引起肺水肿,从而致人与动物死亡,如光气和双光气就属于此类。

  化学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由于其杀伤规模大,杀伤方式残忍,因此被认为是不人道的武器,国际上曾多次以通过宣言、决议的形式禁止使用这种武器,但对于化学武器的使用却始终禁止不了,反而在一些大的战争中成为常用武器。

  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就用化学毒气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受害者数以百万计。而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不仅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上千次,同时还采用化学武器大规模地屠杀普通老百姓。二战之后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也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甚至在国内战争中也有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如伊拉克政府为了镇压库尔德少数民族就采用了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不仅是残忍的战争工具,而且战后遗存下来的化学毒气弹还经常祸害人们,这方面的情况常常可以见诸报端。如二战后丢弃于英国近海的化学武器达12万吨,这些毒气弹是盟军从德军手中缴获后沉入英国近海的,由于年久,导致容器腐蚀,毒气泄露,使海洋生态遭受严重危害。据估计,这批遗弃的化学毒剂,其污染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泄漏的芥子气与海水接触后形成一块块有毒的胶状物质,渔民在捕鱼时常常因不小心,或不了解其中缘由,导致中毒受伤以致死亡。这些情况仅丹麦当局记录在案的就有400多起。

  日军在中国遗留的毒气弹几乎每年都有发现,仅在东北遗留的毒气弹就达200万发之多。而埋在河北石家庄郊区的光气弹,由于外壳腐蚀,毒液外泄,导致数百人中毒受害。

  (二)生物武器

  与化学武器相比,生物武器的危害性、杀伤力和残忍度更要大得多。

  生物武器的核心是生物战剂,所谓生物战剂,是指各种传染疾病的病原体,它能够自行繁殖传播疾病。

  生物战剂的起始用量很少,但是,传染疾病的病原体可以迅速繁殖,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人体,而受害者开始也许根本没有察觉,但是一旦爆发,所造成的毁灭性非常大,且影响极广,持续时间也非常长,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军人还是百姓都很难幸免。使用这种武器,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制造瘟疫。

  生物战剂的成分是微生物,它结构简单,体型很小,一般肉眼都看不见。微生物在自然界无处不在,包括人体内也有许多种微生物,且不少微生物对人体还有好处,甚至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我们常说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酵母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原生动物和藻类等等。目前人们已经知道的可致病的微生物约有160种左右,但从危害性和传播性来衡量,可以作为生物战剂的主要只有四类,即细菌、病毒、衣原体和立克次体。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不超过数微米,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除部分自养细菌外,多数为寄生或腐生。目前,主要作为生物战剂的细菌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杆菌等。

  病毒比细菌更小,甚至连普通显微镜都观察不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的基本化学组分为核酸和蛋白质,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只能在病毒基因作用下由寄生细胞提供物质、能量和酶系统进行增殖,已作为生物战剂的病毒有天花病毒、黄热病毒、登革病毒等。

  衣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在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含有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以及某些酶,没有能量代谢系统,必须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在人体内广泛地寄生着多种衣原体,绝大部分对人体无害。可作为生物战剂的衣原体主要有鸟疫衣原体等。

  立克次体也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其外形像细菌,只能在代谢不旺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立克次体一般不耐热,但耐冷,已作为生物战剂的立克次体有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Q热立克次体等。

  对于生物武器的描述常常使人不寒而栗。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一定条件下,1克感染Q热立克次体的鸡胚组织,分散成1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可以感染100万人以上;12个被鸟疫衣原体感染的鸡蛋可以使全人类受到感染;人只要吸入一个Q热立克次体就可能引起Q热感染。

  联合国1969年的一个研究小组的报告显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武器造成每平方公里内50%的敌人死亡的成本分别为:传统武器2000美元,核武器800美元,化学武器600美元,生物武器仅1美元。美国也有一份评估报告表明,释放1000公斤的沙林神经毒气可导致0.8万人死亡,而释放100公斤炭疽热病毒则可以造成300万人死亡。1998年,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在电视中讲解生化武器的杀伤力时,手拿一袋2.25公斤重的白糖说,要袭击一个大城市,只需同样重量的炭疽热杆菌即可。

  世界卫生组织进行过一次测算,用一架战略轰炸机对无防护的人群进行袭击,其杀伤面积是: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子武器为300平方公里,15吨重神经性化学毒剂为60平方公里,10吨生物战剂则可达10万平方公里。

  由此可见,生物战剂是各种武器中面积效应最大的,它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化学武器和核武器。而且生物战剂的传播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可以通过饮食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现代生物武器将生物战剂分散成气溶胶,这种气溶胶在适宜条件下可造成大范围污染。

  生物武器危害时间还很长,霍乱杆菌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存活40天以上,黄热病毒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存话3-4个月,而生物毒素只要在存活条件下,便随时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流行,这样,其危害时间之长就难以预测了。

  由于生物武器危害性实在太大,人道性受到普遍谴责,而且生物武器在使用中有可能危及到自己,因此目前为止,还没有大规模使用生物武器的情况。最典型采用生物武器的事是日军二战中在中国干的,由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部队长石井四郎组建的731部队用活人作生物武器试验,先后有3000多中国人、朝鲜人和苏联人成为他们的试验品,这些人极其痛苦地惨死于他们的实验中。

  日军还将带有细菌的小麦用飞机撒到宁波;将带有鼠疫菌的跳蚤撒到常德、哈尔滨;将带有霍乱菌和伤寒菌的战剂投入到河北的水井、水池。在长达12年的时间中,日军多次采用生物武器,造成大约27万中国人死亡。由于生物战剂的极强传播性,使得日军自己也受到了牵连,据说,因自己投下的生物毒素,造成了1000多日军的死亡。

  由于基因技术的发展,现代转基因生物毒素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的生物毒素。转基因生物毒素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不同生物毒素的DNA分子剪切后进行重新组合粘贴,从而形成新的生物毒素。转基因技术可以集所有生物毒素之长,也可以再创造地设计出各种新的生物攻击方式,并以此组合出具有各种针对性的攻击人类不同致命器官的超级生物毒素,或者组合出专门针对某一特定人种或者特定性别的生物毒素。

  转基因生物毒素的杀伤力已经脱离了传统生物毒素杀伤力的概念,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的生物毒素,其杀伤力完全可以比过去最具杀伤力的生物毒素要强千倍、万倍,甚至百万倍。有人计算,只需要几百吨转基因生物毒素,就可以完全取代全世界现存的数十万吨的生物毒素。

  由于生化武器研究制造的成本低,一些实力不太强的国家都以其作为自己手中的“准核武器”。一些恐怖组织更是将生化武器作为自己实施恐怖袭击的拳头手段。

  虽然国际公约明确禁止使用生化武器,虽然对生化武器的研究与生产是人们共同反对的事,但是,在生化武器的研制方面,各大国始终保持一种超前的态势,对生化武器的生产和储备,以及对生化武器的研究和开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目前,全世界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拥有量很难确切统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武器的整体使用所产生的毁灭力,不会比核武器整体使用产生的毁灭力小。

  三、互联网犯罪

  1980年6月2日午夜,位于奥马哈的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突然发出苏联核潜艇和洲际导弹开始袭击美国的信号,同时,大型荧光屏上显示出遭核袭击时应采取的措施。值班军官立即按下报警按钮,并马上用暗语电话向战略空军司令部所属的所有战略部队发出“天鸟”的警报。

  在第一时间美国总统已经掌握此情报。位于安德鲁空军基地的总统座机“空军一号”已作好随时升空的准备,5分钟后,153个战略导弹发射分队进入阵地,1054枚洲际弹道导弹准备发射就绪,载存核武器的100架B-52战略轰炸机作好了升空准备,在以备地面指挥系统被摧毁后接替指挥的美国国家空中指挥所E-4型飞机已经起飞,所有军人在紧张地等待反击命令。但很快警报解除了,原来是计算机感染了病毒,显示的情况是错误的,计算机病毒给美国最高决策层开了一个玩笑。

  1988年11月2日,美国国防部计算机网络普遍遭遇病毒袭击,所有计算机都陷入瘫痪,美军事指挥系统几乎失灵,人们在想,如果刚好此时美国遭遇战争袭击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

  15岁的少年电脑黑客凯文•米特尼克成功破译了美国北美防空指挥中心的密码,并将美国所有核导弹的名称、数量、位置以及瞄准目标都调了出来。事后,美国的军事情报专家称,他如果将这些情报卖给俄国人,至少可以得到50万美元的报酬,而美国则需花费数亿美元重新部署这些核导弹。

  不久他又破译了太平洋电话公司的用户修改密码,并将电话号码改得一塌糊涂,特别是一些知名人士家庭的电话号码更是他的重点更改对象,害得太平洋电话公司频频向用户赔礼道歉。当他在偷窥电脑联系中发现特工人员正在调查他时,他又非法闯入联邦调查局的中央电脑系统,将几个负责调查他的特工的档案调出,修改其履历,把他们的履历改成大坏蛋、流氓之类的名字。

  1991年海湾战争正酣,一名荷兰少年闯入美国防部计算机系统,并把许多国防部机密材料公之于众,而且还将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容乱加修改。

  1998年2月,18岁的以色列少年黑客埃胡德•特索鲍姆成功地闯入美国防部电脑系统,在两周之内获取了大量机密信息。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全世界的计算机每天都在遭遇病毒的袭扰,有些病毒能够同时造成数百万台电脑的瘫痪。

  电脑黑客可以随意撞入银行电脑系统、企业电脑系统、各国军事首脑机关电脑系统,偷取军事情报、商业情报和银行密码,那些少年黑客们的动机也许只是为了出名或者好奇,如果他们真的将自己的本领用于犯罪,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即使这些电脑病毒制造专家和电脑黑客完全是出于游戏、好奇和出名,实际上也早已经让世界的互联网系统损失惨重。

  事实上电脑犯罪已经普遍存在,那些互联网犯罪者通过电脑进行金融诈骗;设置骗婚陷阱、赌博陷阱;在电脑中装置逻辑炸弹,造成系统程序失灵。不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甚至个人家庭,都要用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投入用于防范电脑黑客与电脑病毒的攻击;各国司法机构和警察与安全机构,已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应对互联网犯罪上,许多机构已经将反互联网犯罪作为一个专门的部门设置。互联网犯罪与电脑恶作剧正在严重地危害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大公害。

  据报道,2003年在美国仅消费者和公司被电脑窃贼就偷走了140亿美元,但大部分犯罪活动没有被发现,或者没有上报。自1999年至2004年底,仅在美国一地,通过互联网被窃取的信用卡号码就达3000万个,造成的损失达150亿美元。这种情况在世界其他地区同样十分严重,2004年7月,俄罗斯逮捕了一些网络黑客,这批人在近一年之内给英国银行造成的损失达7300万美元。

  有一批电脑黑客专门从事敲诈企业的活动。由于首次发行股票的企业往往是黑客攻击的首选目标,他们使这些企业的网络处于瘫痪,无法进行交易,于是,便出现了一批从事敲诈活动的黑客,他们向企业索要保护费,以保证企业的网络不会受到攻击,否则便威胁将使企业未来的股票交易无法进行。

  利用互联网从事洗钱和伪造,以及出售偷窃和其他非法所得的物品,同样是犯罪者惯用的手法。而且网上的毒品交易和非法军火交易也在悄然兴起。

  犯罪分子远隔重洋,从未谋面,但却可通过互联网纠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犯罪的团伙,进行集体网络犯罪。200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所调查的2700起与网络相关的犯罪案件,其中的三分之二是2003年立案的,这就说明互联网犯罪呈迅速增长的趋势。

  互联网犯罪在中国也很严重,而且上升速度非常快,据2006年7月的有关报道,全国的互联网犯罪案件每年以接近一千件的速度增长。互联网犯罪在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及进行盗版活动。2006年公安部专门将打击互联网犯罪列入自己的当年工作重点,打击的主要目标确定为网络贩卖假冒商品和盗版制品。

  互联网犯罪往往牵涉面广,作案隐蔽,犯罪分子手段高超。各国从事调查互联网犯罪的机构普遍感慨,要调查一起互联网诈骗案比调查一起普通的诈骗案困难得多,要调查一起互联网洗钱案也要比调查一起普通的洗钱案困难得多。因此,处理互联网犯罪花费的精力与投入的资金要多出许多。

  人类的战争经历了冷兵器时代,火器平面战争时代,以及立体战争时代(即陆海空联合作战),而现代战争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就是信息战争时代。所谓信息战争其中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采用计算机病毒或者其他逻辑手段,通过侵入敌军信息系统进行破坏,导致敌方指挥系统瘫痪,削弱敌军控制能力,从而达到制胜的目的。

  可怕的是信息战争手段竟然也掌握在广大的普通人群手中。信息战争时代,战争与犯罪的概念很难分清,军人与平民的概念也很难分清。一群少年电脑高手聚集在一起完全可以发动一场信息战,他们可能会是因为年少无知而不知其厉害,在笑谈游戏间便能破坏一个国家的军事指挥系统,改变核弹发射程序,给出错误的军事进攻信号,从而制造一场灾难性的核战争;也有可能会是通过非法侵入国家要害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擅自修改各种程序,造成飞机坠毁、列车撞车、电话瘫痪、股票暴跌、新闻中断,使整个国家或者整座城市陷入紊乱、失控状态。

  互联网以及电脑作为一种造福人类的科技手段,正在演变为犯罪者的犯罪工具,人们离不开互联网的同时却在时时受到各种互联网犯罪以及恶作剧的骚扰,其中最令人担心的,正是哪一天会有一帮电脑高手们联合犯罪,制造出以上的毁灭性事件。互联网犯罪已经越来越成为困扰人们的大难题。

  1969年12月,最初的互联网只有4个结点,1988年,通过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猛增到5.6万台,今天全世界已经拥有超过上亿的网站,而用户已经达到10亿。如此巨大的用户规模,很难保证不会有一帮少年黑客去进行一次惊人的游戏,也不能保证那些心理变态者、仇视社会者,不去制造一次伤天害理的毁灭性互联网犯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