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可再生资源枯竭
地球上的许多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如淡水在使用后流入大海,阳光使海水蒸发,变成雨水后又可供人们使用 ;动物取食于植物,吸入氧气后再呼出二氧化碳和水,种子发芽后,通过太阳的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自己的枝叶,并释放出氧气,自然界便是这样循环的。 因此,水和植物都是可以再生的。实际上,人类作为食物的动物,归根到底也是可以再生的,而风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能源都是可再生的。
人类事实上对这些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是无节制的,但即使过度地使用,一旦有所觉悟,通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一切还可以恢复。包括对于动植物,只要不斩尽杀绝,恢复还会有一定希望,这是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但是,有一种资源情况则不同,只要使用过便不会再生,用一点便少一点,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类燃料,以及金、银、铜、铁、锡、石墨、云母、水晶等天然材料。这些资源称为不可再生资源。
很久以前人们就有资源枯竭的危机,但那是对个别资源或者区域资源的危机感,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普遍的资源危机感只是近百年的事。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的迅速兴起,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迅速增加。最早冶炼钢铁是燃烧木柴或者木炭,由于工业革命之前铁的用量不太 大,冶炼钢铁所需的燃料也就不会很多,所以,森林资源并没有因此而大量减少。工业革命之后钢铁用量迅速增加,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到后来森林的生长已经不能 满足钢铁业的发展,当时,英国钢铁厂附近的山都变成了秃山,英国政府便推出了鼓励使用煤炭的政策。随着工业革命由英国向美洲和欧洲的其他地区传播,于是, 煤炭使用量急剧增加。
石油的大规模使用比煤炭要晚,第一次原油开采成功是在1859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但当时的石油还不被普遍重视,因为石油在当时的主要用途是提炼煤油供 照明用,而汽油作为无用的副产品却被倒掉。但很快,石油的用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随着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以及20世纪初汽车的广泛使用,汽油和柴油 成为了石油产品中的主要内容。同时,石油的需求量猛然增加,石油也因此慢慢取代煤炭,成为最主要的燃料。
石油使用后不久,人们就开始出现了石油资源的危机感。因为石油一旦大规模被使用,其需求量便直线增长,而勘探储量的增加却始终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石油需 求,以至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便普遍估计,世界石油的总储量只能维持人类使用20年,即在20世纪40年代便会用完。但之后发现,石油的实际储量比人们 估计的多,石油在40年代终没有枯竭。
二战之后,在中东发现了大的油田,于是又有人估计,石油的储量还可以继续满足人类的使用需求,但这一时间不会很长,30年后地球的储备中便再不可能有石油 可供开采。然而,30年早已经过去了,石油资源并没有最后枯竭。尽管如此,虽然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关于能源的枯竭,特别是石油的枯竭还是已经进一步 地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石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并成为了各国经济增长的必要保障。
随着全球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同样迅速提高,尤其是石油的消耗增长之快更为突出。但是,地球总的石油储量 却是有限的,于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节制使用的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像石油这样的资源,则已经被各主要大国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提高到国家 安全的位置。
各种不可再生资源到底能够满足人类使用多少年?关于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的许多部门都在致力于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综合多份这类研究资料,按照比较乐观的估计,可以对一些主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做出如下评估 :
地球石油最终的可开采量只能满足不到80年的使用,而已探明储量只能使用40年。其他各种资源的已探明储量可供满足使用的年限为煤炭220年 ;天然气70年 ;铁170年 ;铝230年 ;铜65年 ;铅25年 ;汞25年 ;镍70年 ;锡25年 ;锌25年 ;磷酸盐95年 ;钾盐300年。
上述的评估数据肯定不会完全准确,但是却能反映一个准确的结论,即继续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百年之内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将普遍面临枯竭,人类将无资源可用。
我个人的主观判断比上述估计要乐观得多,因为,一些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随着资源再利用技术的提高,无疑会提高资源的使用年限。再就人 们最热衷于谈论的石油而言,除了石油原油之外,天然沥青还可以进行石油提炼,油母页岩也可以进行石油提炼,尽管它们的提炼成本要高,而且油母页岩在提炼时 会产生大量灰尘,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但它们毕竟可以接替石油供人们使用。另外,可能还有许多资源储藏是用我们今天对地球的认识还不可能判断的,很可能一 些资源的实际储藏量要远远超过人们的想像。因此,我相信在更长的时间内,资源不会枯竭,特别是一些金属与非金属材料,也许能够保证人类使用相当长的时间。
但是,再乐观的估计都是悲观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燃料为例,按现在的消耗增长下去,充其量可以保证使用几百年(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同意这种乐观估计),但是,几百年后我们的后代怎么办?
煤炭是远古植物被埋地下后,在地压和地热作用下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的海洋生物被埋在海底后,通过地压和地热的作用生成的,不论是煤炭还是石油与天 然气的生成,都需要数百万年以上的时间,而今天地球的这类资源的储量则是数亿年长期累积的结果。然而,当我们掌握了这些资源的使用和开采技术后,仅用几百 年便消耗殆尽,今人怎么向后人交代!
关于上述问题,现在一部分人的习惯回答无外乎两点 :第一,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寻找替代产品,如利用核能替代化石燃料, 利用合成材料替代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第二,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到地外星球上去开采资源。
但是我认为,如果以上述借口作为无节制开采不可再生资源的理由的话,那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首先,许多资源要做到完全替代是不可能的,它的一部分性能 替代产品也许能够满足,但另一部分性能替代产品便不可能满足 ;第二,使用替代产品多数都会使成本提高,在技术水平没有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的时候,这种替代成本可能要高出许多倍 ;第三,如果考虑将地外星球的资源大规模地用于地球人类的建设与发展,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对那样的资源抱有幻想,而盲目地无节制使用地球资源,一 旦地球资源用尽之时,这种资源又还接替不上,人类文明便会受到冲击。而且,一个地球仅供人类在工业文明阶段使用几百年,我们周围的星球又能够多满足人类使 用多少年呢!太阳系的固体岩质行星只有4个,地球是最大的,且水星、金星表面温度达摄氏数百度,根本无法登陆,唯一可能利用的火星其重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 一。而我们的卫星月球则更是小得多。
二、水资源危机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一切生命都不可能存在。其实,地球拥有巨大的水量,总计可达约14亿立方公里,即使平铺整个地球表面,都可达2700米以上的深度,但是,在如此巨大的水量中,淡水只占2.7%,即3800万立方公里,其他都是海水。
而且,淡水大部分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于冰川,它们占淡水总量的77.44%,其中南极大陆和北极格陵兰岛占了全部冰川储水的97%,而南极大陆冰层平均厚 度高达1700米,最厚超过4000米。除了冰川储水外,地下水占22.01%,余下0.55%为江河、湖泊、土壤和大气圈中的水。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 资源主要是河流、淡水湖泊、浅层地下水、土壤水和少量的微咸水,这部分水占全球水量是极少的。
全球总的水蒸发量与降水量是均等的,约为每年50万立方公里,其中海洋水蒸发43万立方公里,海洋降水39万立方公里,另4万立方公里输送到了陆地 ;而陆地的水蒸发量为7万立方公里,降水量则为11万立方公里,陆地获得的净降水量是由海洋水蒸发提供的。
陆地每年获得的净降水4万立方公里分配如下 :每年流入海洋的水为2.8万立方公里,还有0.5万立方公里的水流经无人区,或者人类无法利用的地方,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只有0.7万立方公里。由于人类 在上个世纪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利用水库控制了0.2万立方公里的水,因此,实际上可为人类利用的水每年为0.9万立方公里。这一数字是地球总水量的 0.00064%,是地球淡水总量的0.024%。
根据各国的经验估计,要维持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用水量,估计每年每人350-450立方米。由此可以推测,地球淡水可以供养200-250亿人口。
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地球淡水可供养的人口远低于这个数字,今天60多亿人的地球,我们已经常常感觉到水资源的危机。以非洲而言,非洲今天的人口为8 亿,但无安全饮用水的人数就达3亿,即达37.5%的人无安全饮用水。而全球喝不到安全饮用水的人则达14亿,23亿人的饮用水卫生条件没有起码的保障, 并因此导致每天有6000名儿童死于卫生不良引起的疾病(联合国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那么,原因何在呢?
综合分析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
首先,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一些国家与地区水资源极其丰富,而另一些国家与地区却水贵如油。
如加拿大人均每年拥有淡水近92000立方米;而非洲的刚果共和国人口不到300万,国土境内河流众多,特别是拥有流量很大的刚果河,使得刚果共和国人均 拥有淡水量每年达291000立方米,排位世界第一。但是,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均淡水拥有量每年只有71立方米,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 ;至于科威特则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淡水资源。
同一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如中国人均淡水拥有量每年为2200立方米,本来就属于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北方地区的淡水资源人均只有南方地区 的25%左右。首都北京的人均淡水拥有量还不到300立方米,连中东和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些干旱国家的淡水拥有量水平都达不到。
第二,水质污染,无法使用。水质的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尤其以工业污染最为严重,世界上的许多河流已经变成了工业废水的下水道。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由此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
第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管理不善。尤其是农业灌溉的利用率低和管理不善对水资源总的影响最为严重,因为农业灌溉用水占了全球总用水量的85%左右。
第四,全球人口的增加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最主要原因。20世纪由于医药技术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为了满足人口增长所导致的粮 食需求的增加,仅印度和中国在百年之内农业灌溉面积就提高了5倍,由此可以看出,世界的水资源已经不堪重负。
第五,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生态的变化。由于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性的普遍干旱,与此同时,又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以及诸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 象等各种气候的反常,使得全球在可用淡水的总量已经减少的情况下,而一些季节性的暴雨与洪水,不仅不能被人类利用,反而还会引发灾害。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联合国曾多次为此召开会议,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问题最严重的无疑在非洲,由于干旱、贫穷、战争、污染和城市的无序发展等多种因素,使得大部分非洲国家在改善人民的卫生饮水方面都进展缓慢。据联合国有关部 门的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所有国家中,除乌干达和南非之外,联合国提出的在2015年将缺乏洁净饮用水或卫生设施的人数减半的目标几乎全都不可能实现。
三、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因气候变异和人类的活动,以及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土地不适合农作物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我们常说的土地沙化、盐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都属于土地荒漠化现象。
土地的荒漠化问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从卫星照片以及宇宙飞船上俯瞰我们的地球,曾经孕育了人类古代文明的地区,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均是如此。
但是,追溯历史,全球性的土地荒漠化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严重。据有关统计,仅因人为因素,就已经导致地球陆地15%的面积遭到破坏,而全球遭受荒漠化侵蚀的土地已经达到36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2年1月的统计,全球人均可耕地面积从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间减少了13%。
2006年6月联合国发表了一份《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报告,这份由95个国家的1300名科学家历时四年完成的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因素和人类的活动导 致的荒漠化,影响了生活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20亿人口,全世界最贫困的人口中一半生活在这些地区,大约有2.5亿人已经直接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报告并指 出,全世界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已有10%到20%的土地出现严重的沙化,而且,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造成的温室效应,将会使荒漠化现象在今后几十年变得 更加严重。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为风蚀,即以风为动力的土壤侵蚀现象。其二为水蚀,即我们常说的水土流失,这是指以水为动力对土壤造成的侵蚀。由于植被减少,土质疏松,在遇大的雨 水时,表土被雨水冲走,从而土壤变薄,质地变粗,肥力下降。其三为土壤盐碱化,即在干旱和半干旱的低洼地区,地下水位不深的地方,由于长期水分被蒸发,水 中的盐分不断地沉淀,当这些盐分堆积到一定程度,土壤就会盐碱化。
地球表面的土壤是因若干年的岩石风化和有机质的沉淀所致,一厘米厚的可耕地土壤,需要20-1000年的沉淀。但是,全球每年表土层却有大约250亿吨土 壤被雨水冲走,再加上土地的沙化和盐碱化,使得大自然的土壤“制造”能力无法平衡人类和自然对土地的破坏,以至全球土地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首先表现在人类无节制地向大地索取,许多丘陵甚至高山的森林都被砍伐,将土地用于农业耕种,从而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在过去的20年间,地球上消失的原始森林面积几乎等于此前所消失原始森林覆盖面积的总和。
草原的破坏与森林的破坏同样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很多草原被用来农业耕种 ;第二,在现存的草原上过度放牧,使得草原退化。在对各项数据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森林与草原的破坏,以及土地的荒漠化程度要远高于发达国家。
土地盐碱化问题最严重的是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由于人口的猛增,人均土地面积减少,这些国家不得不对现有的土地过度耕种,在本来不太适合耕种 的土地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那么,如果在干旱低地上经过二三十年的这种耕种,土地便必然盐碱化,从而无法再继续使用。
因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同样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两种气候现象的出现,一是全球性干旱,这一气候现象对土地的负面影响是使 得土地盐碱化程度提高,土地的风蚀加重 ;二是季节性的暴雨与洪水,这一气候现象对于土地的负面影响是会产生水土流失。而不论哪种气候现象都会导致土地的荒漠化。
土地的荒漠化问题已经直接危及到全球110多个国家,对人类的生存与幸福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联合国在此方面做出了多方的努力,并形成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但是,荒漠化问题迄今为止并没有因为国际社会的各种努力得到任何缓解,《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署以来,为了推动《公约》的履行,每一、二年都要召开一 次缔约方大会,但推进《公约》的履行工作其难度始终非常大,最困难的还是资金的落实与相应机制的建立问题。事实上,全球性的防治荒漠化的工作至今为止并没 有大的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