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自我威胁的再认识


  人类的自我威胁均源于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则必然会导致一系列自我威胁的出现,而且,只要人性的弱点不改变,各种新的自我威胁也必然会随着新的不同环境的出现,以及新的时代的影响而显现出来。

  人性的弱点是人类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物种固有的特性,在人类没有得到进一步进化之前,人性的弱点是不会改变的,而人类要有进一步进化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那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我们对未来的分析与展望,只能基于人性确实存在这些固有弱点,并不指望这些弱点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一、科学技术对自我威胁的决定性作用

  前一章阐述了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的主要的自我威胁,以下通过对这些自我威胁进行分析将可以发现,每一种自我威胁与科学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这些关系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但从整体来看,科学技术在自我威胁中的作用都是决定性的。

  (一)科技加强效应

  通过对之前列举的所有自我威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内容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固定存在的问题,例如战争、恐怖袭击和贫富差距等。但是,从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分析,这些固定存在的问题,以及它们对人类生存与幸福的威胁,今天的严重性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而且,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每一个问题都在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危机每到一个关键时期,其加重趋势就发生突变,即其加重趋势的速度会突然变得很快,这个突变点,正是技术革命的突破点。这就意味着,正是科学技术加重了这种固有危机,我们把这一规律称之为科学技术对自我威胁的加强效应,或简称为科技加强效应。

  科技加强效应的简单解释是:科学技术将人类自我威胁的作用加强了,它使人类社会的固有自我威胁的危害性变得更加严重,而且这种加重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战争的发展趋势可以明显地看到科技加强效应的作用。在人类刚刚开始脱离动物的特征时,人与人之间的打斗只不过是嘴咬爪抓,与动物并无多少差别,其伤害程度一般不会有致残致死现象,那是最初的战争形式,这种战争称为群体打斗可能更确切一些。当进入旧石器时代后,人类学会了使用石器与木棒之类的工具,这是最早的技术进步,那时的群体打斗稍稍激烈一些,由于石器与木棒的采用,偶有伤亡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即使如此,也还不能称之为战争,因为这样的打斗伤亡只是个别现象,群体打斗的规模也不会很大,因此,顶多只能称为准战争。

  进入新石器时代,特别是农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的变革,战争之神真正降临了人间。石刀、石斧、弓箭的出现,使群体的打斗真正具备了战争的特点与性质,村落、部落以及国家的形成,使得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死伤人数越来越多。

  青铜器的发明,以及铁器时代的到来,还有车轮的发明和马的驯养,这一系列的技术进步,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并且使战争规模扩展得更大,战争的效率更高。金属材料越来越普遍地用于战争,采用金属材料制造的刀、剑等武器更加锋利,战车、战马和战船的使用,使战争可以由近距离伸向较远的地方,战争规模由千人、万人、十万人达到百万人之多,最多时,一场大战下来死伤人数可达几十万。

  火药的发明,特别是工业革命的爆发,给战争特点带来了更加残酷的变化,爆炸弹的出现,以及汽车、轮船、飞机的发明,并将其用于战争,战争的死伤人数迅速增加,尤其是平民的死伤增加得更加明显。而且战争的范围能够波及全球,战争的规模发展成世界性的,一场战争下来死伤人数可以超过千万,甚至达到上亿。由于武器杀伤效率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一场大范围伤亡空前的战争却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以原子弹的发明为标志,使一种武器在瞬间的杀伤力量变得十分巨大,这种巨大的毁灭力远远超过了人们过去的任何经验,一颗核弹能够顷刻间抹平一座数百万人的城市。同时,导弹、战略运载飞机则可以将这样的毁灭性武器准确地送达至世界的各个角落,由此,便可以对未来的核大战作出明确的评估,即未来战争的毁灭规模与残酷性程度,必将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战争,人类的整体生存与幸福将在这样的战争中面临严峻的考验。

  回顾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历史,从最初人类嘴咬手抓式的打斗开始,到可以预测的未来核战争,前者仅有极少伤残,而后者可达数十亿人的死伤;前者只会导致打斗的两个群体内部略有悲伤,而后者则会使整个人类痛苦不堪,其科学技术对于战争危害性的加强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恐怖袭击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对政治人物的暗杀,对有钱人的绑架勒索,对社会的仇恨报复,在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存在。

  恐怖袭击区别于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恐怖袭击是秘密进行的,它是由个别人或者少数人参与的行动,这种行动往往只是一次短暂的袭击,而且多数只有一次性出手。冷兵器时代,杀戮手段仅限于刀、矛、剑、箭,兵器一次出手只能杀伤一人。由于这一特点,这时的恐怖袭击往往只会伤亡一人,或者少数几个人。

  当火药发明后,火药在爆炸时可以伤亡周围一片,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这时采用炸药进行恐怖袭击便可能会杀伤许多人,并还会危及周围的建筑。

  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后,恐怖袭击的危害性发生了实质的变化。由于飞机的飞行特点,只要在飞机飞行途中有一次实施恐怖袭击的机会,便能够造成数百人死亡;而建筑的不断向高空发展,又为恐怖分子利用飞机和炸药摧毁住有数千人或上万人的大楼提供了条件,于是,便有了飞机撞击大楼和炸药炸毁大楼的事件,在这样的恐怖袭击中可以导致数千人伤亡。

  将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屠杀手段有了生化武器和核子武器,由于生化武器的杀伤规模大,而且易于获得,于是,恐怖分子便习惯于采用生化武器来对普通平民施行非人道袭击。可以预见,只要核子武器能够被恐怖分子获得,将其用来对城市进行恐怖袭击也只是早晚的事。

  以恐怖袭击的杀伤规模而言,从早期针对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的杀戮,变成现在使用飞机、炸药、生化武器,乃至未来有可能采用核子武器的大规模杀伤,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已将恐怖袭击的危害性加强了数千倍,如果核子武器用于恐怖袭击的话,这种加强效果可能就要用百万倍来计算了。

  贫富差距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农业革命之前的原始公社时期是没有贫富差距的,在原始的采集阶段,每一个群体内部都实行平均分配,任何人的采集收获都必须提供给群体中的每个人集体分享,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获得别人劳动成果的权力,作为迁徙式的采集群体,没有过多的剩余产品可供私自占有。此时,各群体之间也没有多大的贫富差距,因为采集方式的生产力水平都很低,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因此,相互差距都不会太大。

  技术革命推动了农业化时代的到来,正是农业革命的出现,导致了群体迁徙生活的结束,村落、部落以及国家相继出现了。农业耕种与养殖的兴起,使得剩余产品出现,这样便有了贫富差距的产生。同时,战争以及奴隶的出现,推动了财富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人类社会的整体贫富差距也就由此扩大了。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将贫富差距以更加快得多的速度进行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生产力水平得以数百倍、数千倍地提高,国家之间的竞争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依赖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稍有落后,所导致的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就会相差一大截。在这样的竞争中,获胜的国家要远富于失败的国家,获胜的企业要远富于失败的企业。同时,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也越拉越大,企业主与高级经理层要远远高于广大的生产工人与普通员工。与此同时,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社会状态的改变,也加速了这一差距的拉大。

  回顾原始社会,几乎没有贫富差距,相比今天,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导致某个富人的财富竟相当于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的全年GDP总值,而一个富有的国家的人均GDP,比一个贫穷国家的人均GDP高出几百倍,这都是科技加强效应的巨大力量。

  上述的各项分析明确地显示,人类社会的许多固有问题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本来并不至于那么大,但加进了科学技术的成果之后,便变得严重得多,科技加强效应正是揭示了这一规律,同时也说明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自我威胁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一事实。

  (二)科学技术直接造成的威胁

  科学技术不仅对固有的自我威胁有加强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还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幸福直接造成威胁。例如生化武器与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产物。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战争武器的革命,化学武器正是化学工业发展的产物。长期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累积,与长期的技术进步成果相结合,奠定了近代化学工业的基础,于是,便有了各种化工产品的出现,化学武器就是化工产品中的一类。而生物武器则是生物技术达到相当水平后的产物,这种武器利用近代生物技术成果,将能够自行繁殖传播疾病的传染病的病原体作为战剂用以杀伤敌人,许多人估计,今天,利用基因技术生产出的生物毒素,其杀伤力甚至可以超过核武器。

  核武器的出现更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科学家通过对核物理学的深入研究,最终认识到物质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而后通过大量的科技投入,终于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一系列的核子武器,如果科学技术没有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是不可能想像会出现这样的武器的。

  互联网犯罪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同样是直接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后的产物,互联网正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达到相当水平,并被普遍应用的基础上的。互联网把世界联为一个整体,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条件,他们非法撞入各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核心部门的网站、数据库;进行各种网上诈骗活动,把世界搅得不得安宁。

  臭氧层的破坏是因为氟利昂的使用,氟利昂是化学工业发展的产物,它被广泛应用于制冷行业。不论是化学工业还是制冷行业,都是科学技术发展后,工业革命导致的工业化的结果,在没有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始人类时期,不可能出现化学工业和制冷行业,也就不可能有氟利昂的生产与使用。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以及空气污染,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工业生产导致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而燃烧化石燃料必然造成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样的酸性气体的排放,在化石燃料的燃烧中,大量的粉尘也会随之排放到空气中。同时,汽车、飞机和轮船等工业产品的使用,在方便了人民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汽车的大量进入家庭,使得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迅速增大,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的危害以及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提高,与汽车的大量使用都密不可分。

  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使用也是因工业化而引起的,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便不可能有大规模的资源使用,也不可能生产出需要大量消耗各种资源的工业产品,而工业化正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水资源危机的首要原因是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对水资源的污染可以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在现代条件下,哪一种污染与科学技术都密切相关。工业生产中含有各种有毒物质的废水排放到江水中,使江河的水质极度恶化,无法饮用;农业污染过去只是粪便和有机肥,而今天的农业污染则包含了各种农药和化学肥料;包括生活污水,也有各种洗涤剂这样的化工产品,这些化工产品全部是工业化的产物,同样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土地荒漠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从表面上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多少关系,其实不然,土地荒漠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这就是森林、草原和湿地的破坏。这样的破坏首当其冲是由于世界的贫富差距加大,落后的国家急于赶上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发展能力不可能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这些国家便采取了饮鸩止渴的方式,对资源进行破坏式利用。同时,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又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新增了人口就有吃饭的问题存在,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吃饭与生活,国家在拿不出别的办法的时候,最终便选择了破坏式利用森林、草原和湿地。那么,不论是贫富差距问题还是人口膨胀问题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

  全球人口“爆炸”主要是由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一方面现代医疗与医药技术的发展,使得婴儿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以及人类的寿命大幅度提高。而与此同时,世界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绝对贫困人口在不断增加,人们受教育程度不能提高,传统的生育观没有改变;而且,穷国的人民不能够享受可靠的社会保障,也逼迫着人们不得不多生育子女,以备年老后有人赡养;贫穷还使得一些人根本无力购买节育工具,所以没有能力采取避孕措施。不论是医疗与医药水平的提高还是贫富差距的加大,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医疗与医药水平的提高无疑对于人类是一件好事,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这便使得一方面婴儿死亡率降低了,人类寿命增长了,另一方面出生的人数并没有下降,最终结果就是人口迅速膨胀,地球不堪重负。

    二、自我威胁的不可确定因素

  (一)不可确定因素之一:科学技术的最终毁灭力

  既然科学技术对自我威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要知道自我威胁能否灭绝人类,首先必须知道科学技术的最终毁灭力会有多大,如果不能够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也就不可能对自我威胁的最终严重程度作出明确的判断。

  我们之所以不能够确定科学技术的最终毁灭力,是因为人类社会仅仅只是停留在今天,今天的人类刚刚完成自己的进化不到5万年,科学技术普遍影响人类社会只是从工业革命才开始的,从起点到现在仅仅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可是,人类的未来却还极其的漫长,如果我们甘愿接受自然的安排,人类还有数十亿年的历史,而按我们的希望,人类的生命之火最好永不熄灭。

  可以肯定,今天我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仅仅只会危及人类的部分生存与幸福,还不足以毁灭整个人类。常有人说,世界核武库的核弹头可以多次毁灭全人类,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按照核弹头所折合的爆炸当量,如果均摊到每个人身上,确确实实可以许多次毁灭人类,可是,这种均摊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核弹的爆炸,是在一个点上集中释放能量,爆炸点的周围可能一切建筑都会被摧毁,一切生命都会被消灭,但距爆炸中心再远一些就可以安然无恙。即使按照核军备竞争最高峰时期,全球各国具有总量达7万件的核弹,也远不可能将整个人类全部毁灭,如果再加上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同样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况且,这些武器分别掌握在许多人手中,同时被使用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而且一旦有这样的武器被使用,人们一定会采取各种办法来躲避其攻击,并会想办法阻止这些武器的多次使用。因此,以现有核武库的规模作出这些武器可以毁灭全人类的判断,只是担忧人类命运的人士的形容和呼吁而已,其实际情况与此是有相当差距的。

  即使如此,但我们却有这样的明确判断:未来的科学技术决不只是停留在今天的水平上,一定还会有比我们今天了解的所有武器更具毁灭力的手段出现。那么,科学技术的最终毁灭力能否具备灭绝人类的能力,便是要研究自我威胁的极端毁灭力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二)不可确定因素之二:人类能否理性地使用科学技术成果

  我们还不能够保证的是人类是否能够理性地使用科学技术成果,真正做到每一项科学技术的成果都完全应用于符合人类整体价值追求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像今天这样,总是优先用于战争,或者其他有悖人类整体价值的领域。

  纵观历史,仅就对科学技术成果的使用而言,人类几乎没有完全正义地应用过一项科技成果,不论是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还是农业革命的诸多成就、工业革命的诸多成就和信息产业革命的诸多成就,几乎所有的科学与技术成果,只要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代表最先进的,从来都是首先用于战争。在今天的世界,我们同样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国家都宣扬和平地利用核能,而在和平利用核能背后的用心便是寻求获得相应的核技术,稍进一步便可以获得核武器;一些国家总在宣扬和平地利用外层空间,其实,不论是资源卫星还是气象卫星,其用途稍加改变便是军事卫星。所谓和平发展,本来就是另一层次的军事竞争,不论高喊多少“和平”的口号,使用科学技术的方向最后必定走偏。

    200多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工业革命使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大幅提高,但人类理性约束自己的能力却没有随之增强。那么,尽管人类确实在过去的历史中没有过很好地把握科学技术成果的使用的记录,而未来在此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变得理性呢?对此所要作出的结论,是要就自我威胁的最终毁灭力作出结论要弄清楚的另一个问题。

  (三)不可确定因素之三:人类能否准确地判断科学技术的性能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的使用不慎给人类带来的极大危害。例如,臭氧层的破坏是因为氟利昂造成的,氟利昂之所以会广泛用于制冷行业,是因为在杜邦公司发明氟利昂后,通过对其研究,发现它有着无毒、稳定、不腐蚀金属和不燃烧等特点,于是盲目作出了这种产品是作为制冷剂的最佳候选者的结论。殊不知,正是氟利昂的稳定性导致其可以随着空气一直飘然而上,直到进入臭氧层,并在紫外线照射后进行分解,变成了臭氧层的最大杀手。

  杀虫剂DDT的盲目使用也与这类似,DDT的效用被发现时,它被认为是一种只对有害昆虫有杀伤作用,而对大多数有益的生物,以及对人类都没有毒性的神奇农药,其效用的发现者缪勒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因而,DDT很长一段时间在全世界被广泛地使用于农业、林业等领域,而且还成为家庭杀虫的必备之物。但是,在使用中问题便逐步显现出来了,DDT可以使鸟类的蛋壳变薄易碎,并致使幼鸟死亡,一些鸟类因此濒临灭绝;而且,DDT虽然不溶于水,但却可以溶于油,使之易于吸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毒性会增加许多,因此,之后不得不停止对DDT的使用。

  由此可见,我们正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科学技术的禁区,正如同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科学技术成果也都是无意中发现的一样,科学技术产生的破坏与毁灭也常常是防不胜防的。这一事实也就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能否灭绝人类,还应该弄清楚人类是否有能力做到完全准确地判断科学技术的性能。

  (四)不可确定因素之四:人类能否控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

  影响我们对自我威胁最终下结论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我们还不能够确定人类是否可以控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按理而言,不论科学技术有多大的毁灭力,至少今天它还不至于有毁灭人类整体的能力,只要人类能够具备这样的理性,即当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危害后便可即刻控制自己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停止发展,或者有着十分安全的发展方向的情况下,科学技术最终也不会对人类的整体生存构成威胁,人类的未来还是乐观的,我们也可以依此对人类未来的行动作出相应的乐观安排。

  但是,从科学技术过去的发展历史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明确地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工业革命为界,之前与之后是两个差别极大的不同阶段。工业革命之前,包括漫长的人类进化期,虽然人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技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但这种好处是很有限的,究其原因,一方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累积还比较少,另一方面科学还没有真正对技术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即使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总有进步,但这样的进步并不是很快。

  工业革命之后,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时,科学的成果已经有巨大的累积,而且,人们已经越来越明显地看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以及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爆发出的巨大能量。正是有了这样的了解,于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追求热情火山般地爆发了出来,几乎到了狂热与盲目的程度,人们毫不考虑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也毫不怀疑科学技术发展的正义性,自始至终勇往直前,全无顾及地冲向科学的纵深。由于有这样的基本历史事实,致使我们在这里对于人类在未来能否把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心中并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