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类的本性及其弱点


  一、人类进化还不完善

  人类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生命进化的结果,在进化的道路上,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的特点,是人类是以脑的进化作为开始并作为主要特征的,也就是说,是因为人类的智慧使人类得以适应自然,并最终统治地球。

  进一步具体地分析动物进化与人类进化的区别,那么,从进化的角度考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我们可以把动物的进化称为“普通进化”,普通进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肢体,第二是本能。

  首先,动物要想不被环境淘汰,必须在肢体的进化上满足环境的要求,这里说的肢体是除脑之外的所有其他的器官。为了抵御寒冷,动物进化出了皮和毛,纬度越高,动物的皮越厚、毛越长,这是由气候决定的;当被子类植物兴起和繁荣时,许多裸子植物灭绝了,一些以裸子植物为食的动物相继灭绝,因为它们的消化系统不能适应新的食物环境。有人对大熊猫进行研究后认为,大熊猫原本是食肉动物,由于它的四肢非常笨拙,在不能实现身体灵活奔跑以捕猎食物的进化时,熊猫只能进化自己的消化系统,改食肉为食草,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不需要快速奔跑就可以获得这些食物,由此得以生存下来;威胁老鼠和昆虫的因素很多,随时都有可能丧失生命,为了存活下来,它们选择的进化方式是在繁殖器官上,这样的动物性成熟非常早,繁殖速度很快,一次繁殖数量也很多,这就使得它们在经过大量的死亡后还能旺盛地生存下来。

  像这类旺盛的繁殖功能、不同的消化功能、快速的奔跑能力、强壮的身体等等,正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在肢体上的进化结果。如果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后,动物肢体并没有发生相应的进化就会被淘汰,或者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动物的肢体却发生了不利于在这一环境下继续生存的变异,也会遭到淘汰。

  仅有肢体的进化是不够的,任何动物,即使肢体非常符合环境的要求,如果它对周围的一切反应迟钝、木然,就如同行尸走肉,也必然会被环境所淘汰。那么,在动物的进化内容中,还有一项与肢体进化同等重要的方面,这就是本能。不论什么动物都有一种本能,这就是求生的反应,交配的反应,以及获取食物的反应等等。

  动物的智慧远不如人类,但其本能的反应并不一定比人类差。大雁季节性迁徙,每年都要飞翔数千里,往返于南方和北方,在没有目标的天空却能够准确地找到方向;大象可以在干旱的草原上感觉到上百公里之外的水源;羚羊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猎豹的企图,飞快地躲避猎豹的攻击;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机敏的人若是不借助工具要捕到一只苍蝇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苍蝇则只是很低等的动物。之所以如此,都是动物本能进化的结果。本能使动物能够机敏地获得食物,迅速地躲避危险,顺利地繁衍后代。

  在适应环境的进化中,动物只有获得这种本能,加上与之相配套的肢体,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本能,就会被淘汰。

  动物的本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低等的智慧,这种智慧能够帮助动物去适应环境,但是,不论动物的肢体和本能如何的发达,对自然的适应仅仅只是被动的。为了生存动物不得不去依靠本能适应环境,至于环境为什么是这样的,是否能够改变这样的环境,动物不会去想,也没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思考。

  人类在对待环境方面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类能主动去适应环境,有创造和改变环境的欲望,而且能够主动不断增强自己驾驭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人类在进化的道路上,不仅有类似动物的普通进化(即包括肢体和本能的进化),还有一种动物所没有的进化,这就是“智能进化”。

  首先要说,普通进化对于人类也是非常重要的,完成肢体和本能的进化是人类进行智能进化的前提。

  我们不能想像,人类要是还生存于大海,肢体只能依靠鳃来呼吸,连手脚都没有,只能依靠鳍来划水、尾来掌握方向。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将会从根本上限制人类智慧的发挥空间,人类必定永无出头之日。只有当人类的肢体能够自由地生存于陆地,才有石器与火的使用,人类的智能才有自由发挥的条件。同样,如果我们的动作缓慢得像蜗牛一样,身材矮小得像小猫、小兔那样,则难以获取食物,难以躲避风险,也不可能有充分的脑量,我们的祖先也就必定会在还没有进化到智能时代便已经被淘汰。

  本能是最基本的智慧,如果连起码的本能都不具备,人类就不能称其为智慧生物,甚至连普通的动物都不如。我们的祖先正是早就完成了肢体和本能的进化,并在肢体和本能的进化中走在动物世界的前列,于是,才有条件不断地向更高级别进化,直到进入智能时代。而且,已经成为高度智慧生物的人类,仍然在进行着肢体与本能的进化,这样的普通进化将会伴随人类历史的始终。

  除普通进化之外的智能进化,是人类不同于任何其他生物所独有的进化内容。智能进化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创造力”,第二是“理性”。

  创造力就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创造力便集中体现在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掌握与驾驭的能力和水平上。从吃、穿、住、行这四项最基本的生活内容就可以看出人类的创造力是独有的。

  论及吃,动物对食物的获取和享用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它们追逐食物而走,也许懂得简单地储藏食物,但不懂创造性地获得食物,它们对食物唯一的调味方式是咀嚼,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手段。人类因为有创造力,原始人类在捕猎后就已经懂得烧烤的肉类比生吃味道要好,之后,人类不断试着用各种方式加工食物,使其符合自己的口味,今天的我们对食物的要求更高,讲究色、香、味俱全,注重营养搭配、荤素搭配、甜咸搭配,这就是创造力所为。

  对于食物的获取人类很早就从简单的采集时代走了出来,而掌握了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手段,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品种大量增加,可供肉食的动物的生长与繁殖速度也大幅度加快。人类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改变动植物的性能,可以把水果变得更甜更大,可以改变蔬菜的颜色和味道,可以控制动物生长的肌肉肥瘦比例,可以控制植物的季节生长,这一切都是人类创造力所为。

  论及穿,动物应对气候四季的变化,完全依靠自己身体的机能,通过季节性调节自己皮毛的厚度与长短以应对气候的变化,它们唯一可以借助的是自然山洞和树阴,以及简单的巢穴。如果这些还不能使自己抗衡恶劣气候的袭击,便只能选择死亡。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学会了使用火,在寒冷的冰期,人类身上的毛发没有增多,皮肤也没有变厚,而是依靠火抵御了严寒;原始人类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御寒方式,这就是利用兽皮缝制简单的衣服,因此,可以顶着寒风在野外猎取食物。以后,人们学会了利用棉、麻和蚕丝进行纺织后做成衣服,这时的衣服已经不只是具备御寒功能,还有装饰的功能。今天,可供制作服装的产品已经极其丰富,不仅有兽皮、棉、麻、丝等产品,还有化工合成衣料;而对于各种服饰材料的加工,则不知道要比其祖先精细多少倍,仅一张兽皮的加工就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在科技手段下,衣料与服装的加工速度比之祖先也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服装设计与服装表演早已经成为专门的职业,服装不仅可以御寒和装饰,而且还是一门艺术。这一切的形成便是人类独有的创造力所为。

  再论及住,动物也有自己的巢穴,鸟类做窝利用枯死的树枝和干草,燕子则利用泥土和自己的唾液,老鼠是利用自己会打洞的本领在地下以洞为穴,它们建造巢穴完全是本能所为。

  而人类建造房屋依靠的则是创造力。最早的人类将泥土做成砖来盖房,以后进一步将泥土进行烧制,利用烧制的砖和瓦建造的房屋要结实可靠得多。今天的建筑材料千奇百怪,数不胜数,人们将铁矿冶炼成钢材,将石灰石烧磨成水泥,将石英熔拉成玻璃,将岩石锯磨成石材,利用化工手段合成涂料和壁纸,于是,一栋栋装饰精美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空调、暖气则使房间四季如春,这一切,只有人类的创造力才能做到。

  至于“行”,动物只依靠自己的肢体,曾经有极少的动物利用漂浮的木头越过海洋,那完全是偶然和侥幸,对于动物自身也只是无意识或者本能的行为。

  而早期的人类在近万年前就会利用马、驴代步,利用木头制作的简单舟船渡河、打鱼,非机动车也在数千年前就被人们大量使用。发展到今天,人类的交通工具已经举不胜举,深入水底有各种潜艇,水面有大吨位的各种快速舰船,陆地有汽车、火车,天上有飞机,太空有飞船,人类的创造力早已经让世界变得目不暇接,五彩缤纷。

  当然,人类的创造力远远不只是用于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在可以想像的所有领域,无不闪熠着人类创造力的光辉,而且这种创造力还在不断地被用到极致。

  然而,人类最习惯于将最先进的创造力首先用于战争,在对同类的残杀方面从不手软。人类也习惯于将这种创造力用于对大自然的无节制索取,很少考虑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及子孙后代的继续生存。人类在对自然规律的发掘上顽固地坚持勇往直前的一贯精神,却少有考虑科学技术给自己有可能带来的致命报复,也不考虑这样的单向追求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人类的理性进化程度太低所致。

    “理性”是人类智慧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创造力”一起构成了人类智慧的全部。动物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哺育幼崽,那是动物的本能;动物不食同类,也是自己的本能。理性则是人类独有的智慧,是人类从根本上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方面。

  当人们发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因此会带来许多灾难性后果时,各国聚集在一起召开专门会议,并签订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多边协议,这是理性所为;当人们认识到核武器的疯狂发展,必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由此倡导了核裁军谈判,这同样是理性所为。

  但是,人类的理性存在两大失衡现象,这里称为智能进化失衡现象,或者简称进化失衡。

  进化失衡首先表现为人类种群内部的失衡。在人类种群内部,少数人理性程度较高,但大多数人理性程度则较低;这样的失衡还表现在同一人类个体的理性水平波动很大,极不稳定。就以上所列事例而言,关于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少数国家迟迟不愿批准《京都议定书》,仿佛全球气候变暖与他们的国家和人民没有任何关系一样,之所以如此,就是怕多尽义务。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维系着人类的根本利益,事实上,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也是各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样的大账想必每个政治领袖都会算,但他们的理性程度却不能够达到毅然放弃眼前短期的局部利益,而顾全长远的整体利益的境界。

  至于核裁军问题,更是对相关各国,以及全人类的眼前局部利益,和长远全局利益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把那么多用于核军备的投入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社会福利,是一件于国、于民、于己、于全人类都有益的事。但是,谈判各方谁都想占有优势以制约对方,其结果便是核弹头越来越多,直至达到数万件。政治家们何尝不知道,一旦这样的核战争真的打起来,哪个国家都会变成一片焦土,在核战争面前没有胜利可言。然而,理性程度的低下,决定了他们为了个人的一点荣誉,为了纯粹搞垮别国,一切后果都可以不顾。

  第二大失衡现象就是人类理性的进化速度远远滞后于创造力的进化速度。人类创造力的进化经历过几次飞跃,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学会使用原始工具,尤其是之后学会对火的使用是创造力的第一次飞跃。使用工具可以更高效率地获取食物,可以防止动物的袭击,火不仅可以改变食物的味道,而且可以抵御寒冷,由此,远古的人类祖先第一次感受到了创造力的乐趣与力量。从此之后,他们开始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力量。以后,他们又学会了打制石器、制造火、用兽皮缝制简单的衣服,直到对野生动植物进行驯化,并学会了盖简单的房屋,建立固定的居住点,这一过程用了几百万年时间。

  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从蛮荒进入文明时期,开始了人类创造力的第二次飞跃,这次飞跃人们习惯地称为农业革命。在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形成,人们把自己组织起来,不仅形成了家庭,而且组成了村落、部落,之后建立了国家。人类不仅形成了发达的语言,而且发明了文字;形成了各种成熟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等;在国家的组织下,人类还完成了许多水利工程、防卫工程、交通工程和王陵工程,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道路、雅典的卫城等等,其宏伟壮观的程度,至今都让人叹为观止。这些宏大的工程与人们对技术的使用和认识是分不开的。

  说到对技术的使用,它也是人类创造力的第二次飞跃的主要标志,正是1万年前,从旧石器时代进入到新石器时代,之后,人类又学会了炼金术,并经历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还学会了烧制陶器。人们对技术的使用越来越精细和富有创造性,中国人发明了造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和显微镜……在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开始了对科学的认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人类从一片空白到第二次创造力飞跃的末期,在科学上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以后,人们又验证了地球是圆的,观测到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规律,发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牛顿力学的建立,把这一阶段科学的成就推至顶峰。无数科学的累积和技术的积累,预示着一个更富创造力的时代即将到来。

  人类第三次创造力的飞跃是在18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三次创造力的飞跃以蒸汽机的创造性应用为标志,蒸汽机以蒸汽作为动力,取代了人和动物的体力劳动,人们看到了机器带来的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以及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轻松与乐趣。由此似乎突然发现,科学与技术对于人类的难以替代的作用,以及潜藏着的巨大财富。于是,从认识自然内在本质入手,发掘一切可供使用的科技力量,以此创造所需要的财富,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这是人类创造力产生更高层次飞跃的内在动力,这次飞跃人们习惯地称为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已经被彻底地改变了,在这20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创造的财富,超过了自有人类以来的几百万年间所创造财富总量的许多倍。我们在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成就自然可以如数家珍,但更值得感叹的是,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无数次突破,并因此带来的世界的巨大改变。

  我们的认识空间最小已经深入到10-10米的原子核内部,最大则可以推广至130多亿光年之遥的宇宙边缘。以科学理论作为依据,我们的创造力迅速突破了用直观感觉形成的概念,我们今天所做的许多事和创造的许多事物,都是我们的先辈们连在神话故事中都无法想像的。

  科学家通过对原子核内部的研究,发现了一种称为“强力”的力量,这种力可以释放出自然界最巨大的能量,而且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就可以将其调动出来,于是,制造出的核子武器轻而易举便可以毁灭一座几百万人的城市;科学家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揭示,能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波作为“信使”,把各种信息在一瞬间传送到万里之外;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核的研究,终于发现一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分子,它正是生物遗传基因的携带者,于是,他们让鲜花按自己想像的颜色开放,让动物按自己希望的形状生长,如果不进行强制约束,科学家也可以让人类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繁衍;化学家发现了一种称为“酶”的物质,可以催化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结果,在自然环境下数百年才能形成的物质,在化工车间几分钟就可以得到。

  世界真的变了,变得无法用直观思维进行想像。高楼可以建到上百层,巨轮载物数十万吨,地球钻探达上万米,航天器可以将人类送上月球,这样的创造力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从人类创造力的进化来看,经历第一次创造力的飞跃用了几百万年的时间,经历第二次创造力的飞跃用了1万年的时间,经历第三创造力的飞跃仅仅200多年,而世界发生的巨变却远远超过了之前几百万年人类所创造与改变的历史与自然的总和。

  从创造力的进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每一次创造力的飞跃其间隔的时间都大幅度地缩短了,但是,每一次创造力的飞跃爆发出来的能量,却远比前一次飞跃所产生的能量大得多。这一点与传统的进化论思想是吻合的,这就是生物的形态级别越高进化就越快。

  然而,创造力只是人类智能进化的一部分,智能进化的另一部分是驾驭这种创造力的“理性”。遗憾的是,人类理性的进化速度与人类创造力的飞速进化形成鲜明的反差,显得十分缓慢。

  就创造力而言,动物与人类已经没有任何可比性,但从理性而言,人类却保留了许多动物的属性,在一些方面甚至连动物都不如。

  最简单的例子,人类与动物一样保留了典型的种内竞争特性,同类相残是人类最不理性的一面。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们就将最先进的工艺技术首先用于武器,这些武器在对付野兽的同时也用来对付同类。当创造力把人类带入到文明社会后,捕猎野兽已经不是人类食物的必需来源,野兽的袭击也不构成人类的主要威胁。相反,人类的主要威胁变成了同类之间的相互屠杀,于是,人类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便用来制作屠杀同类的工具。石器时代用石器作为武器,青铜时代用青铜制作武器,铁器时代用铁来打制武器,中国人发明火药后,很快就被欧洲人用于制造枪、炮,车、船发明后也很快被用于战争。

  自工业革命以来,在选择了科学技术作为结合点后,人类的创造力便像火山喷涌一样能量无限地更加显现了出来,然而,人类的理性却还是没有随着创造力的发展获得相应的进化。200多年来,在人类的创造力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成果爆发出的威力越来越巨大的情况下,掌控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使用方向的人类的理性却还和几百年、几千年之前没什么差别。

  任何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仍然还是首先用于杀戮的工具,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有多大的财富也就同样带来有多大的伤害和痛苦,这一趋势几乎成了固定的规律。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战争手段也在飞速发展,可以明显地看出,工业革命后,战争手段的更新速度一年超过过去一百年。当蒸汽机发明后,很快便被用于炮船,飞艇和飞机发明后也很快被用于了战争。

  从某种程度上说,战争常常是科学技术的推动力量,如果没有战争的需要就没有潜艇,人们就没有条件探究海底;没有战争就没有坦克,也就没有之后履带车辆的使用;代表当前科学技术最高成就的核技术,也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而首先发明出来,并在之后才用于民用。

  进化失衡现象充分说明了人类的进化还不完善,人性的弱点正是人类进化不完善的具体表现。

  二、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是人类这一独有物种固有的特征,人性弱点与人类相生相伴,除非人类有重大进化。人性的弱点其外在表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时代的不同、区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其社会环境也千差万别,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人性弱点的外在表现形式,然而,即使千变万化,但人性弱点的本质特征却不会改变。

  那么什么是人性的弱点?这里认为,一切不利于人类整体价值实现的人类本性的特点,都属于人性的弱点。但是,不利于人类整体价值的人性特点不在少数,要逐一加以阐述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而且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因为有一些人性特点对人类整体价值的负面影响很小,不值得一一加以列举。而以下阐述的各条,则是有可能在根本上影响人类价值实现的不利因素,由于这些人性弱点的存在,使人类的生存与幸福遭受严重的威胁,并将有可能最后危及人类的整体生存与整体幸福,对于这些弱点,我们是无法回避的。

  (一)视界利益性

  摆在人类面前的常常有三大利益矛盾,这就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表面利益与根本利益的矛盾;以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往往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全局利益并不能直观感受到,它们需要做一些深层思考才能够明朗,或者即使能够感受到,也不能马上享受到它们带来的好处。而眼前利益、表面利益和局部利益则一目了然,并且一旦获得便能够立即得到这些利益带来的好处,我们称这些在视线范围内很容易感受到的利益为视界利益,也就是已经得到和随时便可以得到的利益,或者说只要获得,便可以即刻感受到其所发挥的作用的利益。

  按理而言,眼前利益包含在长远利益之中,表面利益包含在根本利益之中,局部利益包含在全局利益之中。如果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全局利益受到损害,最终必定会波及到眼前利益、表面利益和局部利益,由此可见,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重要性必定高于视界利益,一旦两者之间发生矛盾,后者必须服从前者,这才是符合常理的事。但是,情况常常相反,由于视界利益有一目了然、伸手可得的吸引力,于是,导致了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选择表面利益放弃根本利益,选择局部利益放弃全局利益,这就是人类本性中的视界利益性。

  一般人都会陷入这样的思维习惯:总是认为自己面对的问题比别人面对的问题重要;总是认为自己正在处理的问题比将要处理的问题更为重要;总是认为自己遇到的难题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态,使得人们很容易受视界利益所诱惑。

  视界利益性是人类的非理性所为,是人类短视的结果。人类本性中的视界利益性弱点,终将会在损害其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全局利益之后,使自己的全部利益都受到损害。

  以核裁军为例,全面彻底地消除核武器对于消除人类的威胁,保证世界和平无疑是有利的,对有关国家减少军费开支,改善人民生活也是有利的。但是在各国看来,如果放弃核武器就会受到对手的攻击,如果在核军备竞赛中处于弱势,就会受制于人,就会失去世界的领导地位。由于对立双方都有这样的心态,这就导致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直到核弹头的数量达到数万件。冷静思考这样的竞赛,实际上已经失去意义,因为任何国家在核大战中都不可能得到好处。但是,对立双方还是乐此不疲地我行我素,这就是表面利益与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必然选择表面利益的结果。因为在国家看来,维护国家主权,称霸世界一方是极其荣耀的事,至于在核战争面前有没有胜利者,那些政治领袖也许会想,也许会说,但是他们不会用实际行动去做。

  保护森林和草原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防止土地的荒漠化,也可以防止地球的温室效应,并改善全球的气候环境,不论从人类的全局利益还是各国的长远利益看都有好处。但是,为了自己的眼前经济利益,各国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导致森林锐减、草原沙化。这就是在人类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各国放弃了人类利益,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冲突时各国选择了眼前利益。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政治领袖在电视和广播中声情并茂地进行演讲,表示要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或者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必须怎样做,或者准备怎样做。然而,这些表演只是做给别人看的,或者是为了争取国民与世界的支持,或者为了赢得后代的感激,但在真实的利益冲突面前,他们总是选择视界利益,这一切都是人性的视界利益性在起作用。

  (二)极端自私性

  我们说一个人损人利己,只为自己不为别人,或者只想自己不想别人,那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但是,在人类的本性中有一种弱点,这种弱点把人性自私的特点能够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损人不利己甚至于损人也损己的事情总是有人做,而且这样的行为广泛地存在。一般而言,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的初衷是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或者只为自己而不顾及他人,但稍加分析,这种损害他人或者只为自己的行为,一定会即刻反过来危害自己,或者自己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是人类另一种非理性的突出表现,是人性“恶”之所为,这里称这种人类本性的弱点为人性的极端自私性。

  战争与人类历史相生相伴,而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为了满足个别人的权力和荣誉的欲望,或者为了夺得一点经济利益,用成千上万的人去投入战斗,在屠杀对方的同时自己也在被人屠杀,在掠夺对方财富的同时,自己付出的却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而且发动战争者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自己就能获胜,正如二战中侵略者均被打败一样。

  像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发展到今天的高科技时代,对人类的负面作用比工业社会之前要大得多,危害人类整体利益的内容也要多得多。一场核大战或者生物大战打响之后,不会有任何胜利者,但人们发展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积极性从来没有减弱过,一些国家人民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却还要去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试想,一个没有战争和军事的世界,人们安居乐业,心态平和,是多么的美好呢?一个没有了大量军费开支的世界,人们丰衣足食,殷实富裕,是多么的惬意呢?可是人类没有这样的理性。

  人类的极端自私性还表现在予人一点的施舍,自己可以获大利的事不愿去做。那些富有的国家只要稍微给予贫穷国家一点支持,森林破坏就可以大量减少,草原破坏和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能迎刃而解。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将能给包括富裕国家在内的全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但这些国家却少有“破费”,因为他们仅仅只看到了这些费用是属于自己的,并不去想这一点费用付出之后的巨大收益也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人只带着少量的水和食物穿越沙漠时,一定会合理地安排这些水与食物。而一群人同样带着不足的水和粮食穿越沙漠时,便总会有人多吃多占,而不顾群体的死活,事实上,当这些水和粮食过早消耗尽后,面对死亡的不仅是群体的其他人,他自己也必定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关于这一点,那些多吃多占的人并不是不知道,但只要他生存于一个群体之中,便不会理性地去做,这就是人类本性的极端自私性所为。

  (三)自欺欺人性

  为了给自己的不合理行为进行开脱,人们常常会编制一些自己乐于接受的理由,这些理由不仅是为了欺骗别人,更多是为了欺骗自己,使自己心安理得。这样的行为还表现在遇到危险或者遇到困难时,常常习惯去相信那些明显是荒谬的事物和观点,以此来麻痹自己。这种人性的自我欺骗特性,称之为自欺欺人性。自欺欺人性是人类的非理性所为,它既在于能够安慰自己,也希望能够蒙蔽和欺骗他人。

  人类的自欺欺人性一般会在以下几种情况时表现出来,第一,当遇上棘手的问题后,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解决它,或者遇上危险和困难时,为了寻找一种安慰以排解心中的恐惧;第二,每当自己的视界利益与自己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为了给自己选择视界利益寻找理由,或者开脱责任;第三,当做了亏心事,既无法向别人交代,也无法向自己交代时,为了开脱罪责。凡遇上述情况,人们会编出许多看似合理实际上根本荒谬的道理,或者愿意去接受那些看似可行,而实际上根本行不通的办法去欺骗和安慰自己,同时也希望欺骗和安慰别人。

  例如,无节制地开采不可再生资源是对子孙后代犯罪的行为,通过自然力量慢慢累积长达数亿年的资源,在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内便有可能消耗殆尽。但却总是有人来找理由开脱自己的行为,他们解释说,新的能源的开发可以弥补石油、煤炭的不足;他们还说,合成材料可以替代天然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并为此编造出许多证据。于是,他们心安理得地开采、使用各种濒于枯竭的资源。可事实上,任何资源都不可能实现完全替代,而且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其成本也会高得多。编制这些理由的人,他们全然不顾及将方便使用的资源都用完后,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多少麻烦,也没有考虑有些根本不可能替代的资源一旦全部消耗殆尽,我们的后代将会面临多大的困境。然而,一个明显自欺欺人的理由,由于迎合了大部分人的自私自利心理,竟然会被人们普遍相信并认同。

  人性的自欺欺人性不仅使人类不能够反思与改正自己的弱点与非理性行为,反而会使人性的弱点与非理性不断地得到加强。因为任何一个重大的非理性行为,往往都被自己的看似合理的理由得到了解释,从而使人心安理得地去做那些与自己的整体价值相背离的事,并一步步将自己的命运推到危险的边沿。

  (四)永恒争斗性

  人类的争斗性源于人类的竞争心理,正因为这种同类之间的竞争心理,便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嫉妒、争强好胜、虚荣和同类相残。人性的争斗性从婴儿开始感知周围的世界起便表现了出来,从此伴随于一个人生命的始终,同时,这种争斗性也伴随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因此,我们称人类本性的这一弱点为人性的永恒争斗性。

  人类的非理性很大程度上产生于人性的争斗性,独立的人类个体往往会努力按自己的理性水平处理问题,但竞争的人群则完全不同。

  战争大多数都是因人类的争斗性引起的,这种争斗性有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竞争和嫉妒,有领袖的虚荣心。如亚历山大的东征,完全是因亚历山大个人的好大喜功的虚荣心而引起,年轻气盛的这位马其顿国王雄心勃勃,立志征服世界,于是,以一个小国征服了强大的波斯。当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战败后,亚历山大的军队普遍反对继续向前征服,因为希腊最大的敌人已经消灭,而且继续向前意味着远离希腊后方,并且征服更多的地区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无法管理,但亚历山大却坚持一直向前,甚至不惜杀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亲如兄弟的心腹爱将。之所以如此,其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通过征服世界而名垂青史。这一虚荣心来源于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比较,他是要通过自己的征服,超过历史上其他的君王与英雄。

  同样,如果全球只有单独一个国家,温室气体的合理排放可能早就得到了实现,但当多个国家同时存在时,控制温室气体的行动便很难实质性实施。因为,多边谈判的任何一方,都担心自己尽的义务过多而便宜了对方,于是,谈判便久拖不决,即使最后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实施起来各国也会大打折扣。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在担心别国没有完全履行义务,而自己做得太多。然而,当每个国家都抱有这种心理时,一项有利于全人类的多边协议便很难切实得以实行。

  人类的永恒争斗性反映在人类个体身上,从而导致每个人一生都背负着不停奋斗的重担。一个没有攀比的人,有基本的温饱便可满足生活的需要,但一个处于群体中的人,会时时刻刻注意别人怎样生活,内心深处总在与他人比较而担心落后。这就导致每个人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脸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于是,生活的落后者力求努力追赶超前者,而超前者又努力避免被他人追赶上,并力争将距离拉得更大。这样,便形成了一场永远也不会有终点的长跑比赛,使得人的一生始终在打拼中度过,直至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心走完人生。

  (五)无穷欲望性

  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获得后还想获得,永远都不满足,而且很大一部分人近乎贪婪,这里称这一人类的固有本性为人性的无穷欲望性。

  曾有人认为,要是处于物质极其充足的环境下,当每个人想要什么便可以得到什么的时候,人的欲望便会有填满的一天。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希望,世界可以满足人类所有的需要,但却不可能满足人类的贪婪,只要人类的本性没有出现重大的进化,人类得到满足的一天就不可能到来。

  从我们的基本生活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当一个人沿街乞讨时他的欲望只是能吃上一顿饱饭,当他有了基本的温饱条件后,便想得到一套住房,有了住房后他想有一辆汽车,有了汽车后他希望有许多人为自己服务,还希望有一架私人飞机,有了这一切后他的欲望又有了新的目标,人类便是这样的。

  对于人类群体也是如此,以国家为例,一个小国总被人欺负,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小国会寻求大国的保护,还会借助一些机会发展自己,并寻机进行扩张;当这个国家具备中等国家的实力后便会欺压侵略那些比自己弱小的国家,实行更进一步的扩张;当这个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大国之后,它会寻求在本地区的霸权地位;而一个区域大国的目标则是要成为全球霸主;一个称霸全球的国家又会有新的目标,例如巩固自己的霸权、充当世界警察、进一步领土扩张、逼迫其他国家更加俯首听命于自己等等。因此,国家的欲望也是没有止境的。

  我们从人类历史的全部史实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任何国家都不会放弃自己扩张的本性,任何国家都不会收敛自己的扩张欲望,只要有机会便会出击,许多国家之所以没有扩张,只是没有这样的机会而已。

  可以从历史上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蒙古民族不过百万人,然而它一再征服,最后形成的疆土达大半个亚欧大陆;阿拉伯人的伊斯兰帝国、马其顿人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它们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蒙古人之所以没有继续扩张,是因为疆域实在太大,而民族内部又出现了矛盾,已经无力再扩张下去;阿拉伯人、马其顿人的扩张也都遇到疆域太大不能够继续扩张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国内矛盾,使自己的扩张不可能再行继续。在任何国家的扩张行为中,只要有最后一点扩张能力,都会将其用尽,而不会存有点滴余留,这就是人性的无穷欲望性在国家身上的体现。

  在前一章中所列举的大部分人类的自我威胁,都与科学技术有直接的关系,科学技术带来的工业生产与工业产品本身,是各种环境污染的根源,同时,科学技术也带来了各种高效率的杀戮手段和社会的破坏手段,那么,正是人类的无穷欲望性一再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并最后导致工业革命,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在人类物质财富的生产而今一天要顶过去许多年的时候,人们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毫无安全感的世界,人们担心恐怖袭击,担心社会犯罪,担心工作失业,担心身边的人会超过自己;人们还发现自己正生活在一个没有亲情的世界,子女早早就离开了父母,许多天也难见一面;而且每个人都感到身心疲惫,因为每天都有许多新的知识必须去学习,只要稍加放弃,就有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而一些名人和富翁更是担心自己和亲人会被绑架,或者自己的隐私会遭人用高科技的针孔摄像机、手机相机或者别的什么手段记录下来。

  毋庸置疑,人类的无穷欲望性推动了物质财富的增长,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带给人类的除了这些物质的东西之外,还有精神的痛苦,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环境的破坏,以及杀戮手段的残忍与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