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外生物的威胁


  由于一般的生物是不可能危及人类的整体生存的,这里的地外生物是指除我们地球人之外的其他星球的智慧生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星人。外星人入侵是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许多科幻电影借人们的好奇心,更是大肆渲染地外生物入侵的危险。那么,如果真的有地外生物入侵,无疑对于人类可能是一场毁灭性灾难,因为在地外生物眼中,地球人完全是另类生物,也许正如人类对待普通动物一样,他们对于人类也不会给予任何同情和人道,屠杀的残忍性甚至超过殖民主义者针对印第安人以及希特勒针对犹太人。当然,也可能地外生物会很友善地对待地球人,他们来到地球并不是为了占领,而是为了旅游和友谊,或者是为了好奇。但不管怎样,在对待地外生物的态度上,提防地外生物的入侵与杀戮,远远比寄希望于地外生物的友好重要得多,决不能一厢情愿想当然地寄希望于地外生物对我们的友好。正因为如此,在分析有可能威胁人类整体生存的各因素中,应该考虑地外生物的威胁。

  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地外生物存在的任何证据,在对地球的各种考古发掘和地质勘察中,也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说明地外生物曾经造访过地球,一切关于地外生物的问题,只是停留在人们的主观想像中。

  即使如此,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自己,站在人类亿万年的长远角度,对于地外生物的威胁理应认真对待。

  由于至今为止,我们所了解的智慧生命只有地球人,除了从落入地球的个别陨石中发现有微生物的痕迹之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地外生物存在的线索。因此,只能通过研究我们地球人,以此来推断地外生物存在的可能;地外生物有可能存在的宇宙区域,以及地外生物对我们有可能形成的威胁。

  一、地球生物的孕育

  现代航天技术和天文观测技术,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对太阳系各行星与它们的卫星进行近距离观测,以及较深入和全面的科学分析。大量的资料表明,至少在太阳系,仅仅只有我们所在的地球才有复杂生命生存的条件,也只有地球才有复杂生命的存在。那么,是什么赋予了地球创造生命的力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天体撞击说起。

  天体撞击是地球形成要经历的必然过程。许多小行星、陨星和彗星的内部都含有水分子,当它们相互撞击并形成更大的天体时,这些水分也相应地被带到了这个天体上。撞击的中后期地球的雏形已经形成,并积聚了大量的水分,撞击导致的火山和岩浆流所产生的高温将水分蒸发,并伴随着二氧化碳气体喷向天空,水蒸气在高空冷却凝结成雨水落向地面,将地面的熔岩进行冷却,地面的高温熔岩又再一次将雨水蒸发喷向天空,这样循环往复,其过程持续了许多年。终于小天体撞击次数越来越少,地表温度越来越低,大量小天体所携带的水分的累积形成了海洋,而二氧化碳气体却留在了天空,这就是地球早期的大气。

  二氧化碳是不能哺育复杂生命的,而且还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无法散出,地球温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一切生物链不可能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形成。氧气作为一种非常活跃的气体则是复杂生命必不可少的元素,要形成复杂生命,必须要用氧气代替二氧化碳。

  在海洋形成后不久,海洋中就有了微生物,最早的微生物诞生于约38亿年前,也就是说在地球形成仅几亿年后就有了简单生命。之后,大量的藻类生物出现了,正是藻类生物吸收了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

  当时,藻类生物在海洋中十分普遍,难以理解的是,这种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长达30多亿年,直到5.3亿年前,到了地质年代中被称为寒武纪的年代,这一过程才告一段落。为什么需要长达30多亿年的氧气生产期呢?这是因为地球上需要氧气的地方太多了,如氧遇到大部分金属都会产生氧化反应,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铝都是这些元素与氧的结合物,藻类生物释放的氧气首先要满足这些氧气的消耗者。

  地质考察中,在寒武纪的岩层里发现了大量的不同形态的复杂生物,这些生物似乎是同时出现在了广阔的海洋中,这一现象称为寒武纪生物大爆炸。我们知道,动物是需要氧气才能够生存的,因此,寒武纪一定是一个氧气生产与消耗产生顺差的年代。大量藻类生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地球上的许多氧气需求者已经获得足够的氧气后停止了再索取,多余的氧气正是催生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先决条件。

  然而,此时的生物一直仅存于海洋中,陆地则是一片死寂。又过了1亿多年,大约距今4亿年的时候陆地上才出现生物,而且动物与植物是同时来到陆地的。

  如果说动物必须有氧气才能生存的话,植物的生长却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早在海洋生物出现后不久,陆地就应该有了植物,然而,为什么植物与动物选择了同一个时间才从海洋姗姗来到陆地呢?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地球大气上空的臭氧层也正是在距今4亿年的时候形成的,这一时间与生物走上陆地的时间刚好吻合,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

  太阳的光辉被形容为生命的第一元素,如果没有阳光的照耀与温暖,生命便不可能出现,但是,太阳释放出的毕竟是核能,它的光辉中不仅有我们所需要的温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生命杀伤力极强的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等,如果宇航员没有防护装置,在太空面对太阳会很快被太阳射线杀死。

  大气是一种吸收有害射线的保护层,但是普通的含氧大气层对于有害射线的吸收是远远不够的,在4亿年前,由于氧气的收获多于消耗,在地球的上空形成了臭氧层。臭氧对于有害射线的吸收能力特别强,虽然它相对大气的比例很小,但这已经足可以抵御有害射线对生命的伤害,没有臭氧层的保护,一切生命只能永远躲藏在海洋中,依赖海水的保护生存。

  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生命“盾牌”,作为卫星的月球环绕地球运转,不知为地球挡驾了多少外来天体的袭击。同时,在地球的外围有一系列的大行星与地球一样围绕着太阳旋转,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的质量比地球大得多,正是它们的巨大引力把太阳系内圈的小行星吸引出去,而地球作为一颗较小的行星,则可以避免被地外天体撞击的麻烦。曾有科学家断言,如果太阳系没有这些地球的保护者,地球上也许永远不会孕育出智慧生命。因为,智慧生命孕育的时间十分长,要是每当智慧生命快孕育成功时就来一次较大天体撞击的全球性灾难,过去的所有努力便会前功尽弃。

  近年,人类在对宇宙的探索中,重点对我们的邻居火星和金星进行了研究,人类的探测器已经登陆过这两颗星球,也近距离地多次在空中对它们进行过观测。

  观测结果表明,虽然火星离太阳的距离只比地球远三分之一,但是,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却低于-60℃,即使在白天太阳直射的情况下,火星地面温度也低于-20℃,在这样的低温下当然不可能有复杂生命的存在。但是,火星两极却有很厚的冰层,而且火星表面上有干涸河床的痕迹,这种干涸河床的存在,说明火星上曾经有过流动的水。这些水存在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小行星撞击的高温融化了表面的冰层,还是火星曾经也有过较高的温度呢?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是,由于火星的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不到十分之一,如此小质量的星球是很难抓住外围的空气的,因此,火星表面只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空气,密度还不到地球表面大气密度的百分之一,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在最早的观测中发现,火星表面经常有颜色的变化,人们还以为这是火星人种的庄稼四季变化所致,通过近距离观测后才了解到,由于火星质量小,自转快,表面经常有沙尘暴肆虐,这些沙尘暴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狂奔,有时甚至覆盖整个星球,因此,火星的环境是不宜生命生存的。

  金星是和地球条件最相似的一颗行星,它的直径只比地球略小一点,重量是地球的80%,离太阳的距离只比地球近了四分之一。然而,如果把地球比作天堂的话,金星却是实实在在的人间地狱,它表层温度高达500℃,没有水,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比地球的大气压高了九倍,在金星表面,到处都是被火山岩浆侵蚀过的痕迹,任何生命都不可能在这里存活。但是,我们却在金星表面发现了曾经有浅海存在的痕迹,这些浅海大约是在30亿年前消失的。

  为什么像金星这样和地球条件如此相似的星球,都无法形成孕育生命的条件呢?而且,仅就简单的自然环境而言,如此相近的两颗星球其环境竟有天壤之别。人们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后作出了很多解释,其中两种观点被大家认同度较高。第一种观点认为,金星比地球距太阳近四分之一,在30亿年前,当太阳温度升高时,将金星的海水蒸发到太空中去了。也就是说,正是因为金星和地球离太阳相差仅仅四分之一的这一距离,彻底改变了两颗星球的命运。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两颗星球不同的命运主要并不在于与太阳的距离,而是金星自转太慢,不能产生磁场,而地球中心的金属岩浆受较快自转速度的作用使地球产生了磁场,这就为两颗星球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一些科学家认为,磁场对于星球的演化乃至生命的孕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能够阻止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金星早期和地球一样也经历了小行星的碰撞,同样也一起形成了海洋,并出现了二氧化碳的大气层。但由于金星没有保护自己的磁场,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极强杀伤作用,使藻类甚至细菌都无法在金星上生存,因此,金星的海洋中没有像地球一样出现藻类生物,因而没有一个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的系统。于是,二氧化碳的大气越积越厚,温室效应越来越强,表面的温度也就越来越高,以致30亿年前金星的海水全部被蒸发,直到今天温度高达500℃,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狱星球。

  火星也没有磁场,原因并不是它的旋转速度,实际上,火星的旋转速度比地球还快得多,但由于它的体积太小,以致中心没有岩浆,因此火星没有磁场的保护。而且火星表面空气稀薄,缺乏阻挡太阳粒子和宇宙射线的有效屏障,如果火星上曾经有过复杂生命形态的话,也应该早被灭绝了。

  航天员在太空观察我们居住的这颗行星的时候,发现地球是蓝色的,非常美丽,它与众不同,鹤立鸡群,就像沙漠中的一小片绿洲。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在进行了许多的探测与研究后,深感复杂生命形成的条件之苛刻,当他们对过去的所有观测与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了一系列论证之后,很多的人将思路回归到了一个最简单的起点,那就是地球只是宇宙的一个偶然,即:在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其偶然的星系的一个极其偶然的恒星周围的一个极其偶然的行星上,在漫长的宇宙时间的一个并不太长的若干亿年中,发生了一系列极其偶然的事件,正是这一系列的偶然,形成了一个极其适合生命孕育的环境,从而产生了一个创世纪的生命奇迹——人类诞生了。

  然而,我们并不甘于这种解释,因为有一点科学结论是肯定的,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的条件,物质的运动就一定可以孕育出生命,乃至像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只不过这样的时间要求的太长,这样的条件要求的太苛刻,以至我们还不能准确预知,在宇宙的某一个方位是否还会有生命创造的奇迹。

  二、孕育智慧生命必备的条件

  (一)有可能孕育智慧生命的恒星系统

  智慧生命的孕育所需要的条件是极其苛刻的,首先,必须依托一颗稳定、和善且持久燃烧的恒星,其二,所依托的行星必须具备许多许多的条件,同时还需要许多许多次的偶然机会,以及很长很长的拓荒孕育时间。依我们目前的能力而言,还远远不可能就这一系列的条件,对太阳系外星球进行逐一论证。但是,我们却可以开列出一些必备的条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条件只是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没有这些条件肯定不能够孕育出智慧生命,而有了这些条件也并不一定就能够孕育出智慧生命,因为,智慧生命的孕育还有许多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的因素。那么,首先让我们来分析孕育智慧生命所必备的恒星条件。

  孕育智慧生命所依托的恒星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必须是在主星系上的恒星,也就是正在进行氢核聚变的恒星。只有在主星系上的恒星,燃烧才比较稳定,也才能够保证可供生命孕育的足够长时间,如果恒星离开了主星系,变成红巨星或者白矮星,这种变化过程必然伴随剧烈的环境变化,使周围行星上的生态完全遭到破坏,生命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存在。

    2、大恒星系统不能孕育生命。恒星质量越大,其引力导致的内部热核反应越剧烈,恒星停留在主星序上的时间越短。我们知道,太阳在主星序上已经停留了50亿年,地球也已诞生了46亿年,而人类完成自己的进化仅有几万年,也就是说,地球孕育智慧生命用了46亿年时间。其他星球对智慧生命的孕育也许要短,也许更长,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假设其他星球上智慧生命的孕育与地球人所需时间不相上下。由此可以推断,在一个比太阳质量大得较多的恒星系统,是不可能有智慧生命存在的,甚至稍大一些的恒星周围也不能孕育智慧生命,例如,一颗相当太阳质量1.2倍的恒星在主星序上的时间仅30多亿年,按地球人的孕育期,这样仅仅略大于太阳的恒星都是不合格的。

    3、一颗较小的恒星周围也不可能有智慧生命的存在。小的恒星虽然停留在主星序上的时间足够的长,但是,恒星越小,发出的光和热也相应越小,生命是依靠恒星的光辉才能够生存的,一颗发光发热太小的恒星,其行星必须靠得很近才能够获得生命所需的光辉。但是,当行星太靠近恒星时,恒星的引力则会将行星的自转极大地减慢,从而使一个面长期面对恒星接受恒星的烘烤,而另一个面则长期处于黑暗的寒冷之中,在这样的行星上也不可能会出现复杂生命。

  另外,当一颗恒星小到只是红矮星时,红矮星表面很不稳定,经常会产生巨大的耀斑,放射对生命极具杀伤力的射线,这样的恒星系统是不适合生命的生存的。

    4、一颗完全合适的,并且停留在主星序上的恒星,还必须经历了数十亿年停留于主星序的历史,才有可能在其系统孕育出智慧生命,因为智慧生命本身就需要几十亿年的孕育时间,如果一颗很合适的恒星,在主星序上停留的时间不是足够的长,也不可能有智慧生命的出现。

    5、由于智慧生命生存的行星必须是固体的星球,必须有碳、氮、氧、铁、硅等元素,而且生命本身就离不开碳、氧、氮等重元素,因此,贫金属的恒星系统也不可能产生生命,要确定一个恒星系统是否有可能出现智慧生命,还应对这个恒星系统的金属性进行测试。这同时也说明,第一代恒星肯定不可能有智慧生命,因为重元素是由大恒星生产出来,并通过超新星爆发的方式撒播到宇宙中的,只有二、三代之后的恒星才可能具有富金属性。

    6、在宇宙中存在许多双星和三合星,也就是两颗或者三颗恒星靠得很近,这样的恒星周围也不可能产生生命。因为在这样的系统中,每颗恒星都会用自己的引力争夺系统中的行星,而生命孕育的时间很长,当一颗行星围绕一颗恒星运转一段时间后,也许生命正在形成时,却被另一颗恒星拉走了。然而,一颗在这个恒星体系中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在另一个恒星体系中则不一定适合生命生存,一颗行星同时在两个恒星体系中都适合生命生存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且在行星轨道变化的过程中,行星表面环境必然会伴随着极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会破坏掉所有的生态系统。

  另外,由于双星或者三星的引力相互影响,即使周围有大量可以形成行星的物质,这样的物质在靠得很近的二、三颗恒星的引力作用下,则难以凝聚成一颗较大的行星,而是以大量的小行星、陨星等形式存在。

    7、不能距大恒星靠得很近。因为大恒星演变的晚期会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终结自己的生命,智慧生命在还没有进化到高度文明的时候,是没有能力防范超新星爆发带来的强烈热辐射与宇宙射线危害的。另外,也不能靠近中等质量的密近双星,因为中等质量的密近双星也会形成超新星爆发。

  (二)有可能孕育智慧生命的行星

  有一颗合适的恒星,只是具备了智慧生命孕育的一个条件,再有一颗合适的行星,这是孕育智慧生命必备的另外一个条件,这一条件比恒星需要具备的条件很有可能还要困难。以太阳系为例,所有的行星中仅有地球具备智慧生命孕育的条件,连各项条件很接近地球的金星和火星都根本无法满足生命生存的环境,那么,行星必须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具备孕育智慧生命的需要呢?

    1、行星必须足够的大,可以“抓住”大气。一颗较小的行星是不可能靠引力“抓住”足够的大气的,正如火星表面只有稀薄的大气,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一样。大气不仅是复杂生命生存的必备条件,而且足够的大气就像给行星表面盖上了一层被子,能够保证星球表面的温度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水星表面没有大气,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高达400500℃,晚上则会降至-100℃以下,如此大的温差完全不利于生命的生存。

    2、行星的大气必须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并应该还有氮气。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气体,氧气则是动物呼吸必备的气体。氮气也非常重要,它和碳、氧构成了生命的必备元素。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是氢和氦,有二氧化碳或者氧气的行星是不多见的,而氢和氦的星球则随处可见。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形成之初最早的元素只有氢和氦,以及极少的锂、铍、硼。

    3、行星必须是一颗金属元素为主的星球。在天文学看来,除了氢和氦之外的重元素都被认为是金属元素,只有金属星球,才可能是一颗可供生命立足的固体岩质星球,太阳系中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就是这样的星球,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则是由氢和氦组成的液体星球,生命不可能在这样的星球上生存。

    4、这颗行星必须是在距离恒星合适的位置。稍远获得的恒星光辉不够,过于寒冷不利于生命的生存;稍近获得恒星的光和热又太多,过热也会杀死生命。在天文学上,对于这一不远不近恰到好处的距离称为生命带,地球正是位于太阳这一恒星系统的生命带上,稍远的火星和稍近的金星可能都已经偏离了生命带。

  生命带的宽度很难确定,视每颗恒星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在我们所生存的太阳系,也不能够确定生命带有多宽,可以肯定的就是地球是处在生命带上,因为地球上有生命和人类。

    5、行星环绕恒星运转的轨道偏心率不能太大。如果偏心率太大,成扁椭圆轨迹,近日点距恒星太近,非常热,而远日点距恒星又太远,非常冷,生命将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

    6、行星的自转轴不能太倾斜。如果太倾斜,就会像天王星那样躺着旋转,因此,任何一个面都总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这实际上也是半年夏天半年冬天,在夏天里阳光直直地烘烤达半年之久,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在冬日里,半年时间没有丁点光线,温度低达零下200多摄氏度,生命在这种环境下是不适合生存的。

    7、一颗行星上要孕育出复杂的生命还有许多别的条件,有些是一定必须的,有些则可能是必须的,根据对地球以及太阳系的类地行星的研究,这些条件包括很多。例如,一般认为,行星上应有水就是必须的,没有水的星球生命将无法生存(但关于这一点现在也有不同的看法,地球生命的代谢是氧气—水体系,有人推测有些星球上的生命也许会是氮气—液氨体系,或者别的什么物质体系)。

  又如:具备合适的磁场可能是必须的,因为,磁场能够防止宇宙射线和恒星释放出的有害射线对生命的伤害。那么,要有行星磁场,首先必须是一颗中等大、且核心有金属岩浆的行星;同时,行星必须有较快的运转速度。但是,运转速度太快了也不行,运转太快行星会很不稳定,火山遍布、地震猛烈同样不适合生命生存。

  再如,在距离孕育生命的行星的外围轨道上应有一系列的大行星,也是可能必须的。因为大行星能够把许多有可能撞击生命行星的小天体吸引出去,给这样的行星创造一个稳定的孕育生命的安全环境。有人测算,如果在太阳系的外围轨道上没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就不是数千万年一遇了,而是几十万年就会出现一次。人类的进化用了1000多万年的时间,如果地球频繁地遭遇小行星撞击,那么,还没等进化到高度智慧的人类时,相关生物就遭到了灭绝,生命也就永远跨不进人类的门槛了。

  三、地外生物在何方

  (一)地外生物有可能存在的方位

  根据以上所列孕育智慧生命所需要的恒星条件和行星条件(尽管它们只是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让我们来看一看太阳系周边宇宙的情况。我们不妨以15光年为界进行分析,因为超过15光年即使我们今天最快的飞行器都要飞10万年以上。

  那么,在这一距离范围内有30个恒星系统,其中有10个双星,一个三合星,因此共有42颗单星。仅从恒星条件看,完全符合孕育智慧生命的几乎没有,勉强符合的只有距我们11.68光年的鲸鱼座τ。鲸鱼座τ是一颗单星,与太阳一样都是G型星,是一颗黄色星球,但太阳的光谱型为G2,鲸鱼座τ的光谱型则为G8,因此比太阳稍冷,而且它停留在主星系上的时间也跟太阳差不多,大约是40亿-60亿年。以上条件似乎已经很符合孕育生命的恒星条件了,但是,鲸鱼座τ却是一颗贫金属恒星,它的金属性仅为太阳的30%,这说明它的周围很难有固体岩质行星。

  其实,仅从光谱型分析看,我们的邻居半人马座α星是最有可能符合条件的。光谱型分为OBAFGKM七个型,O型星的温度最高,这是大恒星;M型星的温度最低,这是小恒星。在每一个光谱型中又细分为0-9十个小型,0的温度较高,9的温度较低。我们的太阳为G2,即在G型星中属温度偏高的恒星。仅从光谱型分析,一般认为G型星中所有十个小型都可作为候选,而在F型中的温度较低的小型和K型中温度较高的小型可以作为候选,即F5-F9,以及K0-K4可在候选之列。在所有的光谱型中,G型星无疑是最合适的。

  那么,在15光年内的所有42颗单星中,没有一颗F型星,K0-K4型星也只有4颗,最合适的G型星则只有2颗(不包括太阳)。也就是说仅就光谱型一项指标而言就淘汰了36颗星,仅剩6颗。而在仅剩的6颗星中,半人马座α这一三合星中就有两颗是相符合的,半人马座αAG2,与太阳的光谱型完全一致,半人马座αBK1,也符合条件。但是,由于这两颗星是处在三合星系统中,这就决定了它们根本不可能孕育出智慧生命,甚至连简单生命都不可能形成。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半人马座α的情况,在这一三合星系统中,半人马座αA与半人马座αB刚好是最近的,它们的轨道平均距离仅35亿公里,还没有地球与海王星这两颗太阳系的行星距离远。而且它们的轨道又是偏心的,最近距离仅18亿公里,不到地球与天王星之间的距离大。如此靠近的两颗恒星,即使周围有再多可形成行星的物质,在两颗恒星的引力干扰下形成行星的难度都非常大。并且,即使真的有这样的行星,在围绕一颗恒星运转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就被另外一颗恒星夺走,这样的轨道变化,必然伴随着行星表面巨大的环境变化,任意一种状态下的恶劣环境都会造成正在孕育生命的过程毁于一旦。

  由此可见,甚至在没有考虑行星指标的条件下,仅恒星指标一项就几乎完全排除了我们周围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当然,今天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系外行星少之又少,从1995年第一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以来,至今只发现了200多颗,而且基本上都是大质量的类似木星那样的含氢和氦的行星,并且,对于这些行星我们也还远没有达到深入观测和研究的程度。20074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宣布了一个发现,在距我们20.4光年的红矮星“格利泽581”的周围发现了一颗质量约为地球5倍,可能有液态水存在,且可能是固体岩质星球的行星。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最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它距我们不仅较远,而且我们对其了解的也极少。

  由此,我们几乎不可能采用行星的指标去确定地外生命所在的宇宙方位,仅仅只能利用恒星指标进行研究。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行星的指标应该比恒星指标更为严苛,关于这一点从我们对太阳系各行星的了解与分析中可以悟出其道理。

  (二)寻找地外生物的行动

    197232日,由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宇宙探测器“先驱者10号”成功升空,它的任务是探测木星之后飞出太阳系,寻找地外生物,传递地球人的信息。1983613日,它在越过海王星之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飞行器。“先驱者10号”上带着一张镀金铝板,镀金铝板上利用多颗中子星定位,标着太阳系与地球的宇宙方位,以及一男一女两个地球人,并采用两个圆圈表示最简单的物质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这是一张地球人的名片,这张名片可以保存10亿年,它随着“先驱者10号”一直飞向金牛座,大约200万年后抵达金牛座的恒星毕宿五。

  一年后的197346日,“先驱者11号”随之踏上征程,它除了探测木星和土星之外,还有一个与“先驱者10号”共同的任务就是飞向宇宙深处,向地外文明传递地球人的信息。它带了一张与“先驱者10号”相同的地球人“名片”,以便给地外生命指示我们的方位,但它的飞行方向与“先驱者10号”刚好相反,其目的地是天鹰座,大约400万年后到达这个星座的恒星。

    1977820日和95日,美国宇航局先后发射了“旅行者2号”与“旅行者1号”两个探测器,这是一对姐妹探测器,它们都有执行向地外文明传递地球人信息的使命。它们各自携带着一张可以保存10亿年的镀金铜制光盘,光盘上有60种地球人不同的语言,115张反映地球与地球人的照片,以及90种地球上的不同声音,而且还有美国总统卡特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对地外生命的问候。

    “旅行者1号”在100天后超过“旅行者2号”先期到达木星,然后双双越过冥王星。当“旅行者2号”掠过冥王星准备继续自己的传递信息之旅时,它深情地回眸我们这个称之为家的太阳系,发回了一张被称为“留恋”的照片。这时它距太阳已有60亿公里,然而这只是自己的家门口,从发来的照片可以看到,这颗给予了我们50亿年光辉的恒星,在茫茫星际中只不过是一颗稍亮一点的黄色星星,与其他星星并无很大差别。

    “旅行者1号”在四艘传递地球人信息的探测器中速度是最快的,它虽然晚于“先驱者10号”5年出发,但已于1998217日超过了“先驱者10号”的飞行距离,目前是距我们最远的探测器。它的目标是蛇夫座。

    “旅行者2号”的目标是明亮的天狼星,这是一颗双星,其中一颗已经变成了白矮星,另一颗则要比太阳亮出20倍以上,大约30万年后“旅行者2号”将飞越天狼星。

  向太阳系外发送探测器只是我们向地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法之一,更多的是通过电波向地外生物发送信息。

    20037月,在美国宇航局等权威部门的支持下,来自全球52个国家的逾9万封“电子问候”,从地球飞向5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这个被称为“宇宙寻呼”的计划,使每一个有要求的地球人都可以提交一份个性化的“电子问候”。它可以包括提交者的照片、想对地外生物说的话,甚至包括自己的基因信息。然后,这些信息由一枚直径70米的卫星蝶型天线发出,任务的控制中心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罗斯韦尔。

  早在196211月,前苏联的叶夫帕托里亚天文台就最先向地外生命发去了问候的信息,它采用普通的电报码向宇宙深处发出了“和平、苏联、列宁”的简单词。

    197411月,位于波多黎各阿莱西博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落成,为了表示庆祝,用这台望远镜向武仙座M13球状星团发射了长达3分钟的电报问候。这一信号大约2.4万年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到时那里的地外生命也有大的射电望远镜对准地球,便能够收到这一信息。

  以后,叶夫帕托里亚天文台又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两次向地外生命发去问候,而且还将一场电子琴音乐会的演奏发向了太空,希望地外生命也能听到地球人美妙的音乐。

  人们对地外生物一直都有浓厚的兴趣,不仅热衷于把我们的信息发送给外星人,同时也千方百计希望获得地外生物的信息。

    20033月,美国科学家从数十亿个宇宙无线电讯号中筛选出150个,采用阿莱西博天文台的天文望远镜,对这些信号源进行了连续三天的观测。由于这一观测的信息处理量极其庞大,据说要处理这些信息相当于一台个人电脑连续运算100万年,于是,科学家运用全球400万志愿者贡献出的自己的电脑富余计算能力,让他们从网上下载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处理,但其结果并没有告诉我们地外生命的确切信息。

  几乎每个天文台都将探寻地外生命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之一。19605月,美国天文学家实施了一项“奥滋玛”的观测计划,他们用射电望远镜对准鲸鱼座τ连续观测了3个月,但一无所获。

  据报道,阿莱西博天文台宣布其射电望远镜曾经三次收到外星文明的信号,其信号来源于双鱼座和白羊座之间。但之后通过继续观测却没有新的发现,因此,更多的人则认为这很可能是望远镜本身出了毛病所致。

  因此,尽管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希望与地外生物取得联系,或者努力去探寻地外生物的消息,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获得地外生物存在的任何可靠的证据。

  我们知道,UFO现象始终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自古以来我们都有不明飞行物的记载,而且现今各个国家都有这方面的报道,关于这些不明飞行物许多人都认为是地外生物造访地球的证据,但却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证据证实自己真的见过外星人。

  当然,也有人声称见过外星人,甚至被外星人劫持过。但仔细分析便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声称被外星人劫持者或者与外星人相处者,都是社会中下层人士,或者是知识水平比较低的农民与市民。难道高度智慧、且可以实现恒星际旅行的地外生命,在横越百万亿公里的茫茫太空后,仅仅只是单一地愿意与这样的地球人打交道吗?

  理智地分析,像这样的事件应该虚假的成分远多于真实的成分。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05年曾专门深入地对中国三大著名的地外生物悬案进行过调查,其结果都逐一排除了这些悬案的真实性。当整个调查过程通过电视媒体展示在公众面前时,给人的感觉是这一调查过程非常客观公正,且非常科学。这至少否定了发生在中国的地外生物与地球人亲密接触的所有传闻。

  根据200589日的美国雅虎网站报道:“科学家发现,南极洲干冻达20年之久的微生物在加水之后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从而揭示了极端生态系统中生命具有的匪夷所思的适应性。”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介绍:“这些微生物垫不仅挺过了多年来河槽干涸的日子,而且在一周时间里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除了加水之外什么也没做。”

  微生物的生命力确实是极其顽强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细菌可以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如在数千米深的深海火山口有微生物的活动;在数百米的地底下也有细菌的踪迹;一种嗜寒菌可以在摄氏零下60-70度的南极冰层中长期生存。1984年,地质学家在南极捡到了一块火星陨石,以后在对这块陨石的研究中发现有细菌的化石,这说明火星上也曾有过简单生命的存在。

  回顾地球生物的发展历史,地球仅在形成几亿年后便出现了细菌这类简单生命,而后又出现了藻类生物,但这些生物都只是简单生命,这一状况维持了30多亿年,直到5.3亿年前的寒武纪,较为复杂的生命才出现在地球的海洋中,而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的进化完成,仅仅只是不到5万年前的事。

  通过以上简单的叙述,可以找到一条线索:即使地球这颗条件十分优越的星球,虽然孕育简单生命并不难,但要孕育复杂生命却很不容易,而孕育出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更是极其困难的事。人类这一生命奇迹的出现,不仅与太阳这颗和善的恒星有关,也要感谢地球这颗条件十分优越的行星,同时,也许更多的是无数的偶然所致。

  四、对地外生物的再认识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切的地外生命造访的证据,虽然我们深知智慧生命孕育条件之苛刻,但是应该肯定,宇宙中一定会有智慧生命的存在,理由是我们的宇宙极其浩瀚,即使几率再小的奇迹都会有可能发生。

  试想,按现代天文学的观察与推测,银河系拥有2000亿颗左右的恒星,宇宙中又拥有3000亿个星系,那么,宇宙中的恒星便可达百万亿亿颗之多。在150亿年前宇宙诞生以来,恒星的演化至少已经有四五代以上(第一代恒星系统不可能孕育生命),如此漫长的年代里,如此多的机会,即使智慧生命孕育的条件再苛刻,也不可能仅仅只诞生我们地球人类一种智慧生命。

  然而,即使这样,地外生物造访地球的可能性也不大,威胁地球人的可能性更小。其理由还是智慧生命孕育的条件实在太苛刻,在距我们地球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光年范围之间的星球上孕育出智慧生命的可能性都是极小的。而且这样的智慧生命真的出现的话,他们旅行至地球的可能性同样极小。因为,如此遥远的距离,按今天人类所知的手段,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仅就解决星际旅行所需要的动力就是一个大问题。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宇宙飞船只有40多吨,但运载火箭的发射质量却超过2000吨,多出的部分基本都是推进剂燃料,也就是说需要30多节火车的推进剂才能把40多吨的飞船送到月球。可是月球离我们才38万公里,而距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都要比它远1亿倍以上。

  同时还必须考虑,恒星际飞行需要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年的时间,在这样的旅行中,有一系列的技术、生理、心理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作为智能人要进行这样的旅行也缺乏足够的动机,因为,在这样的旅途中将会伴随数万代甚至数百万代生命的再繁衍、再进化,实现这样的造访,其意义与付出很难相匹配。我想,如果这些智能人真的存在的话,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和我们地球人一样,向地球发一个探测器,或者发一个电子邮件,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已。

  当然,一定会有人提出相对论中那个关于时间与速度的公式。那么,如果爱因斯坦的这一公式是完全正确的话,则能更进一步证明这种太空超长距离的旅行的不可能,因为根据这一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时间、速度与重量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当物体接近光速时,时间变得极慢,但是,物体的重量却会变得极大,当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物体的重量会达到无穷大。也就是说,人类想要进行这样的旅行,在速度还远没有达到光速时,自己的骨头就把自己的身体压碎了。同时,也没有任何动力能够加速如此重的飞船,这一点已经从高能粒子加速器在加速基本粒子的试验中得到证实。当加速器在加速一个质量极轻的基本粒子时,速度越快,增加能量后能够提高的速度越少,当接近光速时,再怎么增加能量速度也不能继续提高而达到光速。

  我们还常常从科幻电影中看到通过“虫洞”实现时间旅行的故事。那么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实现这样的旅行呢?

  虫洞是根据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提出的一个推论,按照这一推论,可以将时间和空间卷曲,因而能够在遥远的距离之间创造或者找到一条极近的途径;在相距遥远的未来或者今天与过去之间,能够创造或者找到一个快速到达或者反向到达的时间。由此,人们提出了时间旅行,以及制造可以随意改变距离和时间的时间机器的设想。

  实际上,虫洞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推论,根据虫洞的设想,许多问题都无法解释,例如:虫洞允许旅行到过去,所以有人提出,如果一个人旅行到过去,在自己的母亲还没有生出自己来就将其杀死,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又如:虫洞允许宇航员在还没有出发时就已经回到了地球,这显然是违背逻辑关系的。

  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学术最前列的霍金,在《时间简史(插图本)》一书中也坦言承认,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是一个还没有结论的问题。

  近百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在地球这个经历了数十亿年沧桑的生命星球上找寻地外生物留下的确切痕迹,结果都是否定的。

  既然38亿年前地球就有能力孕育简单生命,也就说明那时的地球已经具备了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地外生命想占领地球,想向地球殖民,或者想到地球旅行度假,也早该来到了地球。那么,在数十亿年以来的过去地外生命没有来到地球,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数十亿年外星人也不会造访地球。当然,这只是一种逻辑推理,但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我们知道,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在宇宙形成的初期,最早的一批恒星系统不可能有孕育生命的条件。因为最早的宇宙只有氢和氦元素,以及极少的锂、铍、硼元素,今天宇宙中的几乎所有的重元素都是大恒星制造出来的,如果没有早期恒星的金属元素制造过程,智慧生命就不可能有赖以生存的固体岩质行星,而且没有碳、氮、氧这样的重元素,智慧生命连自己本身也不可能存在。

  越是可以制造重元素的大恒星生命周期越短,一颗可以形成超新星的恒星寿命仅几千万年,甚至只有几百万年,这些超新星的爆发是另一批恒星形成的物质基础。由此可以综合推断,有条件孕育智慧生命的恒星系统最晚在100亿年前也应该出现了,再考虑智慧生命的孕育需要50亿年的时间,那么,宇宙中最早的智慧生命在50亿年前早该诞生了。

    50亿年对于一种智慧生命的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不论怎样的技术手段都应该能够创造出来,为什么地外生命一直没有造访地球呢?我想可能的原因只有两点:

  其一,宇宙的固有自然规律,决定了恒星际的长距离旅行本来就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并且要克服极其困难的条件,以至于任何智慧生命都不可能逾越这一规律,去进行长距离的恒星际旅行。加之智慧生命诞生的条件又极其苛刻,只可能是极偶然地出现于宇宙中的极少数个别星球上,这就决定了离地球再近的外星人星球,距地球也是足够的遥远,使得任何地外生物都不可能具备造访地球的条件。

  其二,当自然孕育出任何一种智慧生命的同时,很可能同时也赋予了这些智慧生命固有的缺陷,这种固有的缺陷,使得任何地外生物还没有来得及实现长距离的恒星际旅行之时,就自我毁灭了。也有可能地外生物会因某种原因主动停止发展太空飞行的技术,因而便始终没有获得恒星际旅行的能力。关于这一点,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还有阐述。

  虽然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可能性极其的小,几乎可以肯定应该忽略不计,但是,还是不应该回避这一问题,有两点思考可供参考:

  第一,任何大的事件的发生事先都有征兆,地外生物的入侵也应该有先兆,我们会有相应的准备时间。这是专门针对地外生物特定的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古如此。静观变化,从容应对,誓死捍卫地球家园,也许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一切。

  第二,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过多地研究外星人入侵,或者为防止地外生物入侵做过多的准备,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如果真有地外生物入侵,我们今天毫无目标的所有的准备都会是白费工夫。我们知道,人类历史不过5万年,进入工业社会并致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仅200多年的时间,而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极其发达的程度,一枚核弹可以毁灭一座数百万人的城市,一枚小小的基因生物武器可以使方圆数千公里人畜全灭。真正有实力入侵地球的外星人,其文明程度应该比地球人领先数十亿年,数十亿年的差距,且能够用千年、万年或者亿年追赶上?!况且我们根本不知道对方拥有什么、使用什么,这样的准备和追赶完全是无的放矢。况且,38亿年前地球就具备了生命生存的环境,但38亿年来一直都没有地外生物造访的先例,而数万年对于人类都是十分漫长的岁月,面对一个数十亿年都不可能确定的威胁去准备和投入实在没有这种必要。

  另外,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一直致力于观测地外生物,又一直在向太空发送信息,并将多个探测器送出了太阳系,带去了人类的信息,我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理智的。应该说观测地外生物的信息并无什么问题,但是,向地外生物发送信息很有可能就会给我们惹来大麻烦。

  根据之前的分析,地外生物来访地球的可能性极小,这一结论意味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如果真的联系不上地外生物,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徒劳,我们所有为此投入的巨大资金都是纯粹的浪费,假如说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的话,这样的代价也太高了些。另一方面,如果地外生物真的能够接收到我们的信息,并借助不知比我们先进多少倍的科学技术来造访地球,等待我们的极大可能将是整体灭绝的命运。

  曾有人说,只允许我们探测外星人的信息,而我们不把信息发送给他们这样不够道德。持这种观点是非常幼稚的,我们观测地外生命的信息只是出于好奇,或者纯粹出于善意。然而,我们却根本不可能保证地外生命对我们是持何种态度。

  根据人类以及动物界的生存规律可以判断,强者总是会蔑视并欺凌弱者,高文明者总是鄙视低文明者。一种可以造访地球的高文明生物到达地球时,多半不会把我们当“人”看(况且我们本来就不是同一物种),随意杀戮我们,甚至把我们当成他们的食物都是极有可能的,如果真的到那一天,我们人类的末日也就降临了。因此,今天的决策者与科学家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好奇,或者别的什么目的,继续干那种有可能葬送人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