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之前的讨论已经明确,今天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具备了实现大统一的硬性技术条件,而且,从国家社会走向大统一社会虽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社会变革,但阻碍其变革的力量却相对较弱,因此总的阻力会比较小。这一切明确地告诉我们,只要通过合理地运作,要实现全人类大统一的目标是完全可行的,甚至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
那么,本章便将讨论通过怎样的合理运作才能到达我们所确定的目标,即:选择怎样的道路才能够实现世界的大统一。
第一节 手段与步骤
一、基本思路:和平的中间过渡
大统一就是要变国家社会为大统一社会,使国家消亡,全人类生活在由一个世界政权统一领导下的并能够实现全球行动统一一致的大社会中。在大统一社会中,最高行政权力由国家政府转移到了世界政府,最高权力体由并存的多个国家政权转移到唯一的世界政权,这一转移过程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行动。要能完成这样的转移,便能够保证人类免遭自我灭绝的命运,这也是全人类最本质的和最基本的利益。
但是,虽然如此,实现大统一又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视界利益,那些被损害了视界利益的人,有可能会以人类根本利益的大义为重,接受并推动大统一进程,也有可能会违背人类的根本利益,阻碍大统一的进程,甚至还会采取武力对抗的行动。
因此,要世界各国统一到一起所要采取的手段便有可能是两种,即和平的手段和战争的手段。
一般而言,一次大的政治版图的改变,都不可能使用和平谈判或者战争武力的单独手段达成,所谓和平的手段,常排除不了以和平谈判为主,辅之以战争的威慑和强迫;所谓战争的手段,也排除不了以战争的武力为主,辅之以和平谈判,从而达到减少损失和伤亡。
实现大统一的步骤一般也可以分为两个方案,一是一步到位方案,另一是中间过渡方案。
一步到位方案是指实现大统一的进程,是从国家社会直接进入到大统一社会,使一个由多个国家分治的人类社会在没有中间过程的情况下,转变为由一个世界政权统一治理的社会。
中间过渡的方案则是指在由国家社会转变为大统一社会的过程中设一个中间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对于一些不利于实现大统一的因素,或者不利于大统一社会长治久安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治、调整、改造和消解。
大统一事业以拯救人类于灭绝为根本宗旨,是无比正义的伟大事业,正义的事业无疑应采取正义的方案去推进,战争的手段自然不是首选,因此,和平的手段便是我们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根据之前的分析可以判断,大统一事业由于具有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普遍一致性,同时在视界利益方面,又具有全人类绝大多数人群其利益的广泛一致性,尤其是掌握着人类社会最高权力与最广泛资源的大国领袖,是视界利益的最大获益者,这就使得避免战争而作出和平手段的设计成为可能。
再来考虑实现大统一的步骤问题,要将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一次性地统一到一起,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首先,国家之间的差异太大。从经济上看,最富有的国家与最贫困的国家之间的差距,以人均收入而言相差百倍以上,要融合这种经济差距,富有者与贫困者之间就很难达成妥协。而且,经济基础的巨大差异又必然导致国民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巨大反差,由此引申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多方面都会有巨大差别,将差别如此之大的各国人民同时融于同一个整体社会,其难度肯定非常大。
其次,从民族的角度而言,全世界的许多民族之间都有世代怨仇,要将这种世代怨仇的民族同时融入同一个社会其难度同样非常大。而且即使真的能够将其统一到大统一社会,很长一段的时间,这些仇恨的民族相处一“室”,都会是动乱的根源,民族仇杀、血亲复仇的现象必然会频繁出现。这一切都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全世界人民对大统一社会的认可度,也为大统一社会的根本治理埋下长期祸根。
第三,宗教问题同样是阻碍大统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在目前的世界主要宗教中有些宗教之间的历史仇恨延续千年之久,从宗教意识到宗教礼仪方面差异十分巨大,宗教的力量使得不同宗教的信徒之间很难接受对方。更棘手的是,在世界上有少数国家是宗教极端主义国家,对由任何异教徒主导的国家的让步,都被看成是一种宗教背叛的行为,宗教情感使他们不愿受异教徒的左右,这就为国家之间达成妥协制造了很大的障碍。
实际上,影响大统一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远不止上述所列举的这些,如文化的差异和过去政治传统的差异,也会使各国人民难以接受对方。如果任何一个国家与大统一社会未来的文化、政治选择之间存在的差异过大,都会影响大统一的实现。
最关键的因素还有,国家领导人的态度事实上很有可能是决定大统一事业成败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国家的意志常常主要体现在国家领导人身上,对于一个民主国家的领导人,在将自己的意志灌输给人民的同时,也许在尊重人民的意志方面考虑得更多一些。而一个专权的国家,统治者则是更多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统治者的态度常常是无条件的国家意志,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的意志决定着一切。在进行一步到位实现大统一的思考时,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有民主政体的国家,也有专制政体的国家,其情况之复杂,变数之多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肯定,在全世界如此多的国家中,肯定有一部分领导人会想尽千方百计来阻碍大统一进程。
由于上述一系列的因素,这里便认为,要一步到位地实现大统一存在许多难以把握的问题,所以,采取中间过渡的步骤也许更加可行。于是,采取和平的手段与中间过渡的步骤便是我们设计大统一方案的基本思路。
即使如此,也不能否定一步到位实现大统一的可能性,如果能够在全世界形成广泛的共识,如果各国人民都有一种紧迫的危机感,极少数的反对,以及以上所述的各种困难,都是不足以阻止一步到位实现大统一的,只是这里认为要达到这一理想情况难度要大一些,采取中间过渡的方案会更容易一些。
那么,在由国家社会到大统一社会之间的中间过渡阶段,致少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平衡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如帮助低收入地区迎头向前赶上,把成熟安全的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地推广至这些低收入地区,那么,从理论上而言,当这些成熟安全的科技成果在世界各地完全达到普遍应用后,各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是可以基本达到一致的。
2、促进区域融合
促进区域融合,并实现由国家社会向大统一社会的转变,是过渡期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之一,这方面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如要不断淡化国家的概念,并强化人类的概念;要推广统一的道德价值观、统一的语言与文字、统一的生活习惯以及促进民族与宗教的融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建立起世界一体化的软环境,从而使全人类能够最终生活于一个融洽的大家庭。
3、逐步建立一体化世界的硬件环境
以今天的技术条件而言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世界性治理的硬件要求,世界各大城市都有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都有飞机和汽车相通。互联网、电视与收音机等传媒手段的普及程度也非常高,依靠这一切,大统一社会的世界性治理已经不成问题。但是,还应该看到世界的发展还很不均衡,许多国家还没有高速公路,许多地区还没有电灯、电话、收音机,甚至许多地方连汽车都还不通。由此,便交给了过渡期一项繁重的建设任务,即:要本着易于沟通、便于交流的原则,以世界一体化为标准,逐步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为大统一社会的到来创造有利的硬件环境。
除上述工作外,过渡期还有为未来的大统一社会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的任务。同时,过渡期由于许多方面已经有别于国家社会,实行对科学技术的限制应该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因此还应根据时机的成熟程度,适时地推动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的行动,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本选择:紧密的绝对优势集团
在由国家社会到大统一社会的过程中,安排一个中间过渡阶段,是为了顺利地实现由国家社会向大统一社会的转变,同时,也为了大统一社会在实现之后的有效、稳定与长久的治理。因为,在这期间,有诸多的因素会影响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调整、整治、改造,以及消解,才能够确保大统一事业的顺利进行。
中间过渡的方案应该有多种可能的选择,只要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应该说哪一种方案都可以作为中间过渡的选择方案。
事实上,中间过渡方案的确定,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社会中政治领袖们自己个人的政治立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可以肯定,任何方案都不可能使每个人都百分之百地满意。假如说有多个方案让人们选择的话,不同的人群和国家一定会有不同的倾向性意见,但最终方案的确定,一定是最有实力影响世界政治的人和国家的意见才会被选择,也许他们的选择方案并不是最合理的,但人类社会的现实便是如此。
然而,从理论上我们却可以根据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去确定最合理的方案,并根据这种理论的方案去影响人民大众和政治领袖,从而为确定一个最合适的中间过渡方案进行铺垫。
由国家社会转变为大统一社会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将全球所有的国家合并为一个整体,那么,实现大统一的中间过渡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便有各个国家不断合并为更大的实体的特点。
那么,运用和平的手段达到政权实体的扩大,历史上最常会采取的便是国家联盟的形式去直接实现,或者以此作为过渡去实现。以下就让我们以联盟过渡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以此折射出中间过渡方案选择中应该考虑的各种问题,从而找出最终可行的中间过渡方案。
(一)联盟的几种可能形式
以联盟的方式过渡,就是要以不同的关系作为联系纽带,将多个国家以不同的形式组合到一起,组成强大的国家联合体,即国家联盟。这种国家联盟是以推进大统一进程为唯一目的而成立的,它将根据时机的成熟程度,不断强化联盟内部的紧密联系程度,并不断扩大联盟的范围,以至最后将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联合为一体,从而实现世界的大统一。
如果自由放任各个国家随意组成联盟,其组成联盟的动机一定是多方面的,即使大统一思想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的认同,也不可能每个国家联盟建立的动机都是为了大统一事业。有些联盟建立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推动大统一进程,有些联盟则可能是为了其他目的。
联盟的形式也一定会是多种多样,以联合的内容而言,有经济联盟、政治联盟、军事联盟以及综合性联盟等多种形式;以联合的紧密性程度而言,有紧密联盟、半紧密联盟和松散联盟;以联系的纽带而言,有区域联盟、民族联盟、文明联盟、意识形态联盟等多种形式。
不论怎样,可以完全肯定,有些形式的国家联盟是注定不可能肩负起推进大统一事业的重任的。例如,仅仅以经济联系作为纽带的国家联盟就很难肩负起大统一的重任;又如,任何松散的国家联盟也不可能担此重任。
一个致力于主导大统一进程,并有可能担此重任的联盟,一定是包含了政治、军事与经济等各种最主要内容的紧密型国家联盟,而且必须是有世界上主要大国加入其中的,实力非常强大的联盟,这种实力应该强大到一般的大国难以抗衡。只有这样的国家联盟才有可能以实力获得其他非联盟国家的认可,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区小国联盟绝不可能形成号令天下的权威,也就自然不可能承担起主导大统一事业的重任。
今天,现实的国家联盟有许多种,以至于统计和归纳都有一定的困难,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这是区域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则是以民族作为纽带的国家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历史上的华沙条约组织,是主要包含政治、军事内容的国家联盟,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南亚自由贸易区,则仅仅只是包括经济内容的国家联盟。有些联盟非常的紧密,如联邦制国家,其紧密的程度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国家,有些联盟则非常松散,国家之间没有任何的约束。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国家联盟则针对性很强,这就是仅仅有可能直接推动大统一进程,并有可能在大统一事业中扮演主导角色的国家联盟,这就很大程度地缩小了研究的范围。
(二)自由状态下的联盟特点
历史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组成联盟基本上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国家作为人类社会的最高权力体,基本不受外来力量的约束,自己就是决定自己行为的支配力量,可以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联盟的对象、联盟的形式与联盟的内容,所有的外力要限制各个国家的联盟行为其作用都非常有限,国家在决定其联盟行为时的这种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状态这里称之为自由状态。
1、联盟要么因对抗而产生,要么因产生而出现对抗
自由状态下的国家联盟一般都是为了对抗而建立的,即使不为对抗而建立,也常常会因为它的建立,在客观上打破了某方面的力量平衡,而自然会出现对抗的局面。这种对抗有的是为了经济方面,有的是为了文化方面,有的是为了政治方面,有的是为了军事方面,还有的则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综合对抗的性质。
例如:由于西方国家的入侵,伊斯兰文明在基督教文明面前无还手之力,为了对抗基督教文明的入侵,泛伊斯兰主义思潮产生了,他们的目标是将所有伊斯兰民族联合成一个大的联盟,以便抗拒西方势力的侵入。为了称霸世界,占领欧洲,争取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必须考虑建立一个整体实力足可以对抗英、法、苏等国的国家联盟,于是希特勒联合意大利和日本建立了轴心国集团。而在轴心国的攻击下,欧洲还处于松散状态下的力量被打得措手不及,于是英、法、苏等国赶紧结为联盟,而后又把美国、中国拉进联盟之中。冷战时期的北约和华约也是如此,最早由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组成北约时,所对抗的是苏联,在北约强大的势力威胁下苏联为了有效地与之对抗,将其他东欧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
以经济为出发点的联盟同样是为了对抗,如:为了与联合起来的欧洲展开经济竞争,美、加、墨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了与中国、日本和印度的强大经济力量抗衡,以避免被边缘化,东南亚各国建立了东南亚联盟经济共同体,并以此作为东盟实质性的行动内容。当然,经济对抗远不如军事与政治对抗来得激烈,被世界关注的程度也要弱很多。
一战之后的国际联盟与二战之后的联合国,由于是力求包含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联盟,因此,它们不属于这里所特指的国家联盟。换言之,如果国联或者联合国能够完全有效地左右全球事务,也就可以直接由国家社会一步到位地跨入进大统一社会了,这里的讨论也就没有必要。
2、自由状态下的联盟是多元的联盟
由于自由状态下的联盟或源于对抗,或因此而产生对抗,那么,对抗便一定是具有针对性的。当一个国家联盟建立后,它所针对的对抗目标也就确定了,不论这个国家联盟是否公开表明自己对抗的对象是谁,自然会有人对号入座。
国家联盟产生的统合力量是对这一国家联盟成立之前各国力量均势的重新定位,它所针对的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力量优势,或者尽可能增强自己的实力,并以此来抗拒对方的国家联盟,必然会尽快地联络有着相同利益关系的国家,建立与之对抗的国家联盟。
正因为国家联盟具有对抗的性质,因此,一般而言,在自由状态下的国家联盟不会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即:总是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类型的国家联盟同时并存于世界,也许它们成立的时间有先后的差别,但这种时间差距不可能太大。不论经济联盟、文化联盟、军事联盟还是政治联盟都是如此,其中政治联盟和军事联盟这样的特点更为明显,因为政治和军事问题事关国家的存亡,利益非常直接,利害关系非常严重,任何国家都不会甘愿在互相对抗的状态中处于劣势。
3、对抗下的联盟规模会不断扩大化
当一个国家联盟因对抗而建立的时候,另一个与之对抗的联盟也会相应产生,每一个联盟都会追求扩充自己的实力以压倒对手,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在对抗竞争中输给对方。特别是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联盟更是这样,因为,如果一方实力明显处于弱势,就意味着两个阵营只要开战就必败无疑,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任何人都不会甘心落后。因此,每个联盟建立后都不会一劳永逸地保持初期的规模,而是不断地巩固和扩大这个阵营,不断地争取和吸收新的成员,使联盟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由于对立的阵营之间都在作这样的努力,从而使得每个联盟的规模都会呈不断扩大化趋势。
正如一战之前的法国,在争取到与俄国结盟后又进一步与英国结盟,并建立了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集团。但这只是联盟的开始,随着与同盟国的对抗,争夺盟国的斗争随之也变得十分激烈,连原属同盟国成员的意大利也被争取了过来,而后又使罗马尼亚和希腊倒向了协约国,在远东还争取了中国和日本这样的大国,并在最后将美国也争取了过来,从而使得协约国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最后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
而同盟国的努力也十分出色,当时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的土耳其成为其盟国,之后又争取到保加利亚的加盟,保加利亚不仅有与罗、希、塞接壤的重要战略地位,还有一支较为强大的陆军。更为重要的是,在还没有打垮协约国集团的情况下,同盟国就成功地逼迫协约国集团最重要的成员之一的俄国签订了城下之盟,俄国不仅大量地割地赔款,而且还因俄国退出战争,从而解除了同盟国集团的东方威胁。
冷战时期的北约成员国最初只有12个,之后将希腊、土耳其纳入其中,当使西德加入其联盟时,北约集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事实上,北约的力量还不仅在于西欧和北美各国,在远东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都听命于北约。
而与之对抗的华约集团也在做同样一件事,在东方不仅一度争取到朝鲜、越南、中国等国家成为自己战略棋盘上的重要棋子,而且还使得法国、西德这样的重量级国家与北约也开始离心离德。
4、半紧密联盟最易引发冲突
一个完全紧密的联盟,各成员国的步调是非常一致的,各国会在同一个约定下谨慎地处理自己的每一个重要行为,而且,由于国家的大部分主权已经让渡给联盟,在处理对外事务上,联盟实际上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当今的联邦制国家就属于这样的联盟)。
但是,一个半紧密状态下的国家联盟情况则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各国之间具有相互援助,统一对外的约定,这种约定是有约束力的;另一方面各国自己的许多单独行动又不在联盟的约束范围之列。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于联盟规则之外的单独行动,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于联盟利益之外的本国的单独利益,在本国单独利益的驱动下,各国很容易采取与自己所在联盟并无关系的单独行动,这样的单独行动又难免与自己所在联盟对抗着的另一个联盟的有关国家发生冲突。联盟的成员国越多,就意味着会发生单独行动的国家越多,这种冲突的机会就越大,冲突的频率也就会越高。
而另一方面,同属于一个联盟的其他成员国受联盟约定的义务所支配,也考虑自己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同样需要联盟对自己的支持,因此,即使不能完全辨明是非,在冲突出现后,也会义无反顾地一同加入共同对抗对方国家的行列。而对方国家所在联盟的成员国也有着同样的心态与行动,这样,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就很容易引发成联盟之间的大型冲突。
简单地说,就是半紧密联盟下,各国单独惹的麻烦,很容易会把整个联盟拖下水,而各国单独惹出麻烦的可能性又很大,因此,半紧密联盟最容易引发冲突,而且常常是大规模冲突。
如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最初,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发生冲突,这是属于同盟国集团的奥匈一直对塞尔维亚有领土野心,奥大公的被刺,只是奥匈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而奥对塞出兵则与属于协约国集团的俄国的利益发生了矛盾,在俄国采取相应的行动后,属于同盟国的德国不想袖手旁观,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对抗俄国的行动中。实际上,没有德国的撑腰奥匈也不敢入侵塞尔维亚,俄国如果没有协约国作为后盾,自然也不可能单独抵抗德、奥两国。而后,在战争爆发后,同属协约国的法国又自然地加入进了俄国的战斗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完全松散的联盟之间便不容易出现这样的冲突,因为松散联盟其联盟成员的单独行动所惹的麻烦其他成员国一般会置之不理,而紧密联盟又少有这样的独立行动,只有半紧密联盟既有这样的独立行动,而这样的独立行动又很容易将整个联盟拖下水。
(三)自由状态下的联盟很难肩负起向大统一过渡的重任
联盟过渡的要点是通过联盟这一纽带把各个国家不断地联系和统合到一起,使联盟的规模越来越大,联盟成员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其最后的规模包含全世界,而联系的紧密程度就如同为一个国家的时候,也就预示着全世界实现了大统一。那么,在自由状态下通过联盟过渡实现大统一,将会呈现怎样的情况呢?
由于自由状态下的联盟必然是多元的联盟,而且这种多元化的联盟其实体会越来越大,那么,旨在实现大统一的联盟其规模最终便极有可能会大到半个世界属于一个联盟,再半个世界属于另外一个联盟。
这是因为组成旨在实现大统一的联盟,其加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希望在实现大统一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这类国家是实力非常强,规模也非常大的国家。另一类国家则是希望在实现大统一的过程中不被边缘化,使自身的利益有确实的保障,这是一大批中小型国家的主要考虑所在,它们必须依托一个大的力量才能确保自己的希望能够满足。由此,旨在实现大统一的国家联盟,将是由大国主导,并由众多中小国家参与的联盟。
然而,在大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并非所有的大国都能够成为主导者,也不是所有的中小国家都不会被边缘化,不能起主导作用的大国一定是被那些能够起主导作用的大国排挤出去的,被边缘化的国家也一定是被那些没有被边缘化的国家排挤出去的,这样,就决定了各联盟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和对抗的关系。
联盟的发展规律是这样的,一旦大统一成为全人类的普遍共识后,只要有人开始着手组建旨在实现大统一的国家联盟,便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刺激作用,这就会导致多个联盟应运而生,这些联盟成立之后,每一个都会极力地吸收新的联盟成员,力图迅速地扩大自己的实力,以便争取大统一的主导权。
如果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并一切发展正常的话,在联盟发展的中期情况将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一些联盟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会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在联盟的扩展中,它们已经力不从心,再也无法继续壮大自己的实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它们不得不承认落后的现实,放弃主导大统一进程的初衷,转而追求不被大统一的大潮边缘化。于是,这样的小联盟会寻求一个大的联盟并入进去,而作为大联盟,通过吸收这样的小联盟来扩展自己,自然是非常乐意的。
也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即:一些中等实力的联盟,在激烈的联盟竞争中深感自己的发展不可能与实力更强的联盟抗衡,出于一种危机感,两个实力中等的联盟,或者更多的这种联盟会合并为一个新的大联盟。当然,上述的两种情况也有可能是交叉发展,互为补充的。
当联盟进入中后期,在经历了长期的合并与吸收后,最后非常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会产生两个互不相让的超大型联盟,世界的一半属于一个联盟,另一半则属于另外一个联盟,这两个联盟都希望在大统一社会实现的关键时刻,由自己去主导这一历史进程,因此,这样形成的对抗将是这半个地球与另半个地球的对抗。
同时,在联盟过渡的早期和中期,国家的联盟一般都是半紧密的。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国家加入国家联盟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在大统一进程中被边缘化,加入联盟是被大势所逼迫,在其加入的国家联盟中自己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只是极少数国家。因此,就大多数国家而言,不论从这些国家的人民,还是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不会情愿将国家的所有权力都交给联盟支配,一般的情况是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各国会将自己的国家权力一点点慢慢地、有步骤地交给国家联盟。而国家联盟要想争取这些国家的加入,并寻求更多的加入者,必然不会要求一步就达到将国家的所有权力都交给联盟,要想实现这样的紧密联盟必然会有一个过程,而完全松散的联盟对于推进大统一社会的实现又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因此,中早期的国家联盟一般都可能是半紧密的联盟。
正因为有上述的特点,于是决定了联盟间武力冲突的概率会加大。尤其是旨在实现大统一的联盟其规模将会发展得非常大,包含的国家会非常多,这就意味着不同联盟的国家之间惹出麻烦的机会非常多,而且这种麻烦导致的战争必定是毁灭极其巨大的世界大战。因为它很有可能是这半个世界针对另半个世界这样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是所有高科技的杀戮手段都必定会使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毁灭战争。
那么,鉴于自由状态下的联盟极易引发毁灭性的世界大战,这一特点与我们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实现大统一的目标是相悖的,因此,自由状态下的联盟便将不能够肩负起向大统一过渡的重任。
(四)结论:绝对优势可避免大的杀戮
由于自由状态下的联盟很容易导致毁灭性世界大战的爆发,那么,要避免这样的毁灭战争,关键就是要避免出现联盟的多元化,以此排除联盟之间的对抗。为此,首先要排除国家之间的自由联合,也就是不允许国家之间随意组合成国家联盟,只能允许特定的国家组建独一的国家联盟,然后在这个独一联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整合,在时机成熟时有目标、有计划地吸收已经符合条件的国家加入其中,使这个联盟不断扩大,最后在水到渠成时自然进入大统一社会。
这一设想的关键是要在国家作为最高权力体的国家社会,去限制大部分国家的自由联合,不允许它们随便按自己的意志去组建国家联盟,能够组建国家联盟的只能是少数特定的国家,而且组建的旨在推动大统一进程的国家联盟仅仅只能有一个。
这事实上是限制了大多数国家的部分权力,即限制了它们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建国家联盟的权力。要实行这样的限制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因为这是要限制国家的行为,包括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在国家社会中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够左右国家的行为呢?
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各国都听命于美国,在华沙条约组织中各国都听命于苏联,这是因为在北约中美国具有最强的实力,在华约中苏联具有最强的实力。
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春秋时代,华夏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的国家,周王朝势力渐微,在这许多的国家中先后产生了五个势力最强的国家,史称春秋五霸。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分别主导中国的事务,被称之为盟主,各个国家不会去理会周天子的要求,可是对当时的盟主则俯首听命,任其召唤,这就说明是实力决定了国家的行为。
国联与联合国这样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不能够左右的国家行为,大国去做就可以办到,一个小国在一个大国面前俯首听命,在联合国面前则可以目空一切。在北约中法国和德国先后向美国的权威挑战,这是因为法国和德国也是两个实力很强的国家,具有一定的挑战资本;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也曾向苏联挑战,并脱离了以苏联为中心的阵营,也是因为中国有相当的资本可以与苏联平起平坐。
再回过头来看国家联盟的多元化问题:如果要限制国家之间随意组建国家联盟,就应该有一股绝对强大的力量来制止各国的随意行动,这种绝对强大的力量只可能来源于国家。这里的国家不是指单一的国家,因为就单一的国家而言是不具备这种统驭世界各国的权威的,只有由多个大国组成的一个包含了至少有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紧密性联合,才能够凝聚成一个有巨大实力的集团。这一集团的实力应该强大到任何国家都无法抗衡,在与集团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相比时,就像一个巨人面对一个幼儿一样,幼儿是不可能用武力挑战巨人的,而且,即使试图作出挑战也不会掀起多大的波浪,因为,这种实力差距极大的对抗哪怕演变为战争其损失也不可能很大。
关于力量极其悬殊的对抗与战争不会产生大的伤亡与损失,是一个极有规律的现象,通过分析世界历史上多次大国与弱小国家的战争便可以一目了然:
1983年美国占领格林纳达时,双方阵亡人数仅130人左右,而且主要是古巴的援助部队,仅3天时间美国就占领了格林纳达全境;1989年美国攻占巴拿马,并把巴拿马总统诺列加押往美国受审,仅4天就控制了全部巴拿马,双方伤亡人数仅3000多,而且一半以上是平民;1991年的海湾战争已经算得上是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了,即使这样,当时战争双方死亡人数也不到2万,特别是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死亡人数还不到百人,战争仅打了42天就逼迫伊拉克从科威特全线撤军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美国相对这些国家的军事、政治与经济优势是绝对的,特别是与格林纳达和巴拿马相比实力更是极其悬殊。
华约1968年攻占捷克斯洛伐克也是一样,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队采用坦克、飞机仅用1天的时间便占领了捷克全境,其伤亡也不过百人。而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战争,北约几乎是零伤亡,南斯拉夫伤亡也只有数千人。
而伊拉克和伊朗之间从1980年至1988年的两伊战争,其损失相对美伊海湾战争就要巨大得多。伊拉克和伊朗实力相当,这两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一场战争打了8年,可谓旷日持久,在战争中双方共死伤人数达250万,两国总共用于战争的经费达9000多亿美元,各自都倾其国力投入到了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是谁也没有征服谁,两个本来很富裕的石油国家,一场战争下来,国穷民贫,两败俱伤。
而一战时协约国与同盟国的战争,以及二战时盟国与轴心国的战争,两个势均力敌的大的军事集团的对抗,更是将大半个世界都拖进了战争的深渊。两次世界大战都各自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伤亡的战争纪录,而且战争导致经济崩溃,各种建筑与文化设施被毁坏,世界各国民不聊生,山河破碎,人民苦不堪言
无数次的历史事件和无数次的战争都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势均力敌的对抗只要演变成战争,就一定会是极其残酷的血腥战争,而在实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则可以避免这种残酷战争的发生。
关于这一问题包括以下的道理:当实力差距极大时,不仅弱者一方会心甘情愿地服从强者一方的统治,而且强者一方也会很仁慈地对待弱者。
拿国家之间的关系而言,一个实力极其强大的国家,在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毫无攻击性和攻击力的国家时,往往是宽厚和仁慈的,因为它本身没有感到任何威胁,自然就会把仁慈、和平的形象留给大家。就像一个巨人面对幼儿时,一般不会有意伤害对方,而一对实力相当的拳击手却会相互敌意,虎视眈眈。
因此,绝对的优势也会激发国家和国家联盟心底的那份仁慈、善良与和平之心。反而,相差不大的优势,才有可能导致更进一步扩展实力,从而挑起战争的野心。所以,要想让国家或者国家联盟之间和平相处,相互包容,就必须保持它们之间的差距,一般的差距还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只有这一差距极其巨大,实力完全不成比例时,才能够保证它们之间可以和平相处与相互包容。
由此推断,当多个实力非常强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具有绝对优势的紧密性国家联盟,且这个联盟的实力强大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任何多个国家组建的集团敢于与之对抗时,这个国家联盟就可以以自己的绝对强大的实力震慑世界各国,轻易便可以阻止各个国家随意地组建国家联盟,国家的自由状态就会发生突变。
这个绝对优势的国家联盟完全可以做到在不发生大战、没有大的实体进行对抗的情况下,保证只有一个唯一的国家联盟的建立(这个唯一的国家联盟就是这个绝对优势的国家联盟自己),从而实现在没有毁灭性战争的前提下,推动全世界向伟大的大统一社会和平过渡的梦想。
这一道理可以进一步推广,那就是,在由国家社会到大统一社会的中间过渡期间,为了避免大规模的战争,必须抓住以国家的实力来限制国家的随意行为这一要点,通过借助具有绝对强大实力的一部分国家的力量主导大统一事业,通过它们来控制和限制其他国家做出不利于大统一事业,以及不利于世界和平的事。从而,以此来确保大统一事业在人道、和平的原则下,得以顺利地推进。也就是说,在相当程度上这一绝对强大的实力是在充当世界的舵手和全人类的领导者角色。
那么,这种绝对强大的实力是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达到的,要具备这一实力只可能是国家的联合,这一联合不一定只限于国家联盟的形式,其他形式的国家联合也可以是考虑的方案,我们可以对这种国家联合统称为绝对优势国家集团,或者简称优势集团。由此可见,确定和选择优势集团方案,就是确定和选择中间过渡方案,也就是确定和选择大统一的实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