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无意的灾难


  一、实验的不慎

  实际上灭绝手段不一定必须被那些具有杀戮动机的人去使用才会给人类带来整体的毁灭,实验的不慎也有可能造成人类的灭绝。

  我们知道,许多科学的发现都是在实验中无意获得的,在实验中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并不是最初安排实验计划时所确定的研究目标,这样的事例在科学的发展中是常见的事,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具有不可确定性,常常那些无意的发现比最初确定的研究目标反而重要得多。

  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三大发现之一的X射线的发现就属于这种无意的发现。19世纪末物理学界对阴极射线的本质问题存在普遍的关注,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在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包括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一次伦琴在做这一实验时无意中将一包照相底片放在了实验仪器旁,实验结束后,伦琴发现,密封的照相底片竟然感光了,这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事。这一偶然的事件引起了伦琴的思考,以后伦琴又多次重复这一实验,证实了确实是一种过去不知道的射线穿透了包装纸,并称这一射线为X射线。

  X射线的发现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X射线的应用不仅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而且为医疗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伦琴本人也因发现X射线而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青霉素也是实验室的偶然发现,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一直致力于防治伤口感染的研究工作,但他潜心研究多年却无成果,一次他偶尔发现发霉的培养基其菌花的周围出现了一圈空白,在这里导致伤口感染化脓的葡萄球菌不见了。

  进一步研究发现,正是霉菌杀死了葡萄球菌,而且这种霉菌只对细菌有毒性,对白细胞则没有毒性,这说明它可以作为治疗人类疾病的药物,弗莱明将其称为青霉素。

  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无数伤病员的生命,成为在二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齐名的三大发明之一,直到今天它也还是治疗各种炎症的特效药。弗莱明本人因此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奖。

  科学的偶然发明和发现举不胜举,例如牛顿就是在不经意中观察苹果从树上落下时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但是,却并不是每一次这类无意的发现都能够为人类带来好处,实验的偶然同样有许多带来灾祸的例子。

  如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一直对电非常感兴趣,他通过观察莱顿瓶放电时发出的声响以及发出的闪光,便想到了天上的雷电,他一直想搞清楚这两种电是不是同一种东西。为了弄清这一问题,他用绸子制作了一个风筝,又用细铁丝一头连着风筝,以此将雷电引下来,成功地证明了“天电”与“地电”的性能完全一致。

  事实上,通过风筝“捉”电是非常危险的,富兰克林没有遇险只是侥幸,别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富兰克林的实验完成之后刚好一年,俄国科学家利赫曼带领自己的学生做同样的实验时就被雷电击中,当场夺去了生命。

  富兰克林本人也在电的实验中差一点遇难。一次富兰克林做一个采用莱顿瓶电死火鸡的实验,结果被当场击昏,他醒来后幽默地说:“好家伙,我本打算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一点电死一个傻瓜。”

  科学实验造成灾难的例子很多,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自发明后它一直被应用于矿山开采、道路建设等领域,但这种炸药很不安全,遇稍微的震动或遇稍高一点的温度就会爆炸,而且生产流程也比较复杂。诺贝尔一直致力于这一炸药的安全性研究,并试图简化其生产程序,协助他研究的还有他的弟弟。

  1864年9月3日,他的弟弟带着几个技师希望通过更简单的方法生产炸药,不幸发生爆炸,他的弟弟和另外四人当场遇难,诺贝尔本人则因刚好外出躲过了这一灾难。

  事发之后诺贝尔并没有放弃对硝化甘油这一炸药的继续研究,尤其是对其安全性能的研究,他发现硝化甘油可被硅藻土吸干,这种混合物可以安全地运输,于是他开始着手研究用此改进炸药与雷管,但就在实验中又因不慎导致再一次发生爆炸,诺贝尔被炸得浑身是伤,所幸保住了性命。

  世界各地,几乎每年都有实验室操作不慎死伤人员的情况,如:

  1974年,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老师试图展示如何制造火箭发动机时发生爆炸事故,十三名儿童和老师在这起实验爆炸事故中丧生。

  1979年,俄罗斯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武器实验室,有人忘记在排气装置上安装过滤器,直接导致64人死于接触炭疽病。

  2015年12月18日,中国的清华大学化学系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事故原因为是没有意识到氢气有泄漏,从而高温实验引发氢气爆炸。

  2018年12月6日,在印度班加罗尔,28岁的研究员Manoj Kumar在科学研究所的高压氢气瓶爆炸中丧生。

  类似例子举不胜举。

  实验的意外与不慎是出于对未知科学的不了解,正因为对未知科学的不了解,在实验中任何科学家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判断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于是才有科学实验中总会有一些偶然的成果被发现,同时也总会有一些灾难性的事故会发生。

  那么,随着对未知领域越来越深入的探索,科学技术将会向越来越高的层级发展,更高层级的科学技术所能爆发出的科学力量必然更加的巨大,当这一层级达到相当的高度后便会具备灭绝人类的能力。

  毋庸置疑,科学家在制定研究计划时除极其个别的心理变态者之外,一般都不可能以灭绝人类的手段作为他们的研究目标,但是,科学研究的结果并不会完全按科学家的意愿行事,当执行一项科学实验计划时,原计划的目标没有实现,反而收获计划外成果的可能是完全存在的,同时,这样的实验不仅没有获得有益的成果,反而发生了毁灭与灾难也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在未来漫长的科学发展历程中,随着我们的科学研究向更高层级实现突破,科学研究成果所能释放出的能量将越来越大,由于实验的意外与不慎而释放出灭绝人类的科学恶魔的可能同样也是完全存在的。那么,只要我们对高端科学实验的担心被应验一次,人类的末日也就到了。

  二、科技产品的生产与使用不慎

  不可确定性是科学技术的基本特点之一,许多科技产品即使我们已经研制出来了,甚至大量地投入了使用,但对这个产品的性能以及生产与使用的安全性都常常把握不准,现实中我们看到,科技产品在生产与使用中造成重大的灾难的情况总是时有发生。所幸今天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算高,科技产品的不慎使用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灾难,但这样的灾难毕竟还有限,但当科学技术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后人类就有可能面临因这样的不慎所导致的灭绝。

  关于科技产品的不慎使用所导致的灾难非常多,这里仅举几例:我们知道,臭氧层的破坏今天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重视,由于臭氧层的破坏是因氟利昂(指氯氟烃类氟利昂,下同)的使用所引起的,目前全世界正在采取统一行动,限制并最后停止对氟利昂的使用。

  但是,氟利昂最初由杜邦公司发明之时其使用前景却是被科学家极力推崇,甚至被神化过的。由于氟利昂无毒、不燃烧、稳定、对金属材料没有腐蚀作用,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制冷行业,同时还用于其他多个方面,然而,在使用之后却没料到正是它的稳定性导致臭氧层遭到了难以弥补的破坏。

  因为氟利昂在制冷中排放出的氯氟烃非常稳定,能够随空气一直向上飘散而不会分解,直到进入同温层,在同温层由于遇到未经过滤的紫外线的强烈刺激,氯氟烃中的氯被分解,而分解出来的氯与不太稳定的臭氧发生反应,从而使臭氧遭到破坏。

  臭氧层的形成是地球数十亿年原始拓荒的成果,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我们仅一个科技产品的大意使用就给它造成了重大的破坏,且要弥补这种破坏甚至用百年时间都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可见科技产品的不慎使用造成的灾难有多么的巨大。

  对DDT的使用也是出于这样的不慎。瑞士化学家缪勒从1935年起便开始致力于杀虫剂的研究,他通过将DDT试验于蚊子、昆虫等,发现DDT有很强且持久的杀虫效果,而且这种化合物对人类和牲畜无害。于是,DDT作为人类第一个大量使用的有机合成杀虫剂,被大量推广应用。其效用的发现者缪勒还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然而,就在仅仅十年后,DDT的负面作用便显现出来了,人们发现DDT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那些有害昆虫就产生了抗药性,可此时害虫的天敌却已被杀死,因而病虫害反而变得更加猖獗。DDT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鸟类从吃下的昆虫那里吸收了DDT,蛋壳会变薄易碎,导致幼鸟死亡,因此DDT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十分明显。同时,人类还直接受DDT的危害,经研究,DDT具有与雌性激素相似的作用,可使男性的雄性发生退化,并影响生育。

  因以上一系列的危害,各国相继停止了DDT的使用,但由于DDT不溶于水,毒性衰减速度很慢,虽然停止使用已达30多年,但30多年过去后,在鸟类和人类的身体中还时有发现DDT的存在,甚至在遥远的南极企鹅身体中都有发现它的含量。

  科技产品在生产中的不慎导致灾难的事也举不胜举,1984年12月3日,位于印度帕博尔市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露,造成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20多万人永久致残,简直可比一场大规模战争导致的伤亡。而其全部原因只是一名工人在清洗管道时不慎将水渗入到了装有异氰酸酯(MIC)的储藏罐所致。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政府以及其他联合国团体,于2005年九月份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份关于核事故的总体报告。报告指出事件死亡人数共达4000人。之后,联合国于2006年四月份公布世界卫生组织的结果,指出,也许有另外5000多名受害者死于辐射尘地区。所以,总数达约9000名受害者(但是,绿色和平组织基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发现,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20年间,受害者总计更是比这高得多,即:死亡人数:9.3万人;致癌人数:27万人;经济损失:180亿卢布)。

  由原子炉熔毁而漏出的辐射尘飘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飘过欧洲的部份地区,例如:土耳其、希腊、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立陶宛、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瑞士、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包含科西嘉)和英国。

  各相关国家对辐射尘影响的区域,部分菌类、动物和鱼类禁止食用。

  有报道,为了挽救消除这个事故的后果,所花的钱和人力物力大概是建这个核电站的100倍。

  事故的原因调查:一是操作不当,另一是设计不合理。

  无独有偶,2011年3月,地震导致日本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并发生爆炸,爆炸后,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不仅影响到日本本土,还传播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俄罗斯等一些地区。调查结果一是操作不当,另一是对于日本这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采用的设计结构不合理。

  可以看出,以上原因都归结在操作不当或设计不合理。

  很多人习惯地说,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的,人类就有能力掌控它。这句看似有哲理的话,深究起来其实没有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的,但人类并不能完全准确和安全地控制科学技术。

  我们是人,不是神,任何操作者,即使水平再高,工作再细致,总难免有万分之一的失误;同样,水平再高的设计师和科学家,也难免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随着科学技术向更高层级发展,科学的威力越来越大,对科技产品把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科学的未来也许只要有一次的失误,就会将我们全人类推人万劫不复的灭绝深渊。

  很多人都习惯地认为科学技术是中性的,是有人用其干坏事它才祸害人类。综上所述可见,科学技术其实并不都是中性的,由于科学技术具有不可确定性,一个科技产品当其研制出来之初,科学家一般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判断其使用的绝对安全性,科技产品越复杂,越处于科学成就的高端,其安全性能就越难判断。而与之对应的是,一种科技产品越是处于科学成就的高端,当使用不慎带来的灾难其毁灭力也就越巨大,这种巨大的毁灭力早晚会因科学技术不断向更高层级的突破,最后具备灭绝人类的能力。

  由此可见,当科学技术发展到具备灭绝人类的能力之后,人类的自我灭绝不仅会因一些心理变态者具有目的性地对灭绝手段的使用而不可避免,实验中的不慎,以及对科技产品的不慎使用都有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这一结论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着不可确定性,当科学技术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后,科学技术的这种不可确定性必然会使得我们通过任何办法都无法摆脱人类灭绝的命运。因此,要避免人类的灭绝,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想办法在科学技术还不具备灭绝人类的力量之前就坚决停止其发展的脚步。

  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前方不远肯定有地雷,而且越往前走地雷越多,这是能够灭绝人类的科学技术“地雷”,若是我们能够明确地知道这些地雷所埋的准确位置,绕开它走就是安全的。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可确定性,使得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埋在何处,且永远也不可能判断它们所埋的准确位置,因此,只要往前走便总有一天会触雷灭绝,而要避免触雷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停止继续向前。